1940年朱老总遭下毒,炊事员被押赴刑场,红色神探杨奇清:不是他

笑蓝阅览过去 2024-11-17 04:38:56

1940年冬,在山西辽县八路军驻地,一起震惊全军的谋杀未遂案悄然发生。朱德总司令的贴身炊事员高二根被指控在饭菜中投毒,案件之严重性令人震惊。在群情激愤、要求严惩凶手的声浪中,高二根被判处死刑。然而,八路军政治部锄奸部部长杨奇清却在关键时刻叫停死刑执行,重启调查。他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专业素养,从重重疑点中抽丝剥茧,最终不仅还了高二根一个清白,更揭露出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精心策划,挫败了一场针对朱德的暗杀阴谋。这个案件,不仅体现了革命队伍严谨的办案作风,更展现了在国共合作与内部渗透的复杂历史背景下,八路军与军统之间的惊心动魄的情报较量。

乱世之中风云突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华北大地顿时陷入一片战火纷飞的惨状,国民党军队在日军的猛烈进攻下节节败退,眼看着神州大地就要沦陷。

就在这个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挺身而出,开赴华北战场。在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等人的统帅下,八路军凭借灵活的游击战术,在太行山区创建了多个抗日根据地。

日军起初并未将这支装备简陋的军队放在眼里,他们认为连装备精良的德械师都被打败了,区区八路军更不足为惧。但随着晋冀豫鲁等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八路军带领人民群众开展游击战,让日军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国民党对八路军的迅速壮大感到不安。在他们眼中,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发展壮大,比日本侵略者更令人担忧。因此,针对八路军领导人的暗杀行动接连不断。

1938年,一场代号为"骷髅"的特别暗杀行动引人注目。当时朱德要去武汉参加军事会议,军统特务头子戴笠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派出了一名代号"骷髅"的特工,此人武艺超群,枪法精准,从未失手。

"骷髅"在陕西韩城县芝川镇设下埋伏,准备在当地一座酒楼狙杀朱德。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我党早已在军统内部安插了卧底,掌握了他们的行动计划。年仅27岁的延安保安局局长杨奇清临危受命,负责粉碎这次暗杀行动。

杨奇清虽然年轻,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情报工作者。他改变了朱德的行程,安排了一个替身迷惑敌人。在杨奇清的精心布置下,"骷髅"和他的同伙们全部落网。为了维护国共合作大局,延安对外只说破获了一起日本特务的暗杀阴谋。

这次失败让戴笠暂时收敛了锋芒。但随着1940年八路军"百团大战"的开展,军统对八路军的渗透和暗杀行动又死灰复燃。八路军从最初的16个团发展到了近百个团,这种迅猛发展让国民党高层惊恐不安。

面对八路军的壮大,戴笠改变了策略。他不再从外部寻找暗杀机会,而是开始向八路军内部渗透特务。就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一场针对朱德的投毒案件即将上演。

一纸判决惊动军中高层

1940年深冬,八路军驻地山西辽县的夜晚格外寒冷。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在朱德总司令的警卫连炊事班掀起。

炊事班班长莫三航向警卫连指导员举报,称炊事员高二根在朱德总司令的饭菜中投放了毒药。警卫连立即展开调查,在高二根的床铺下搜出了一包可疑的白色粉末。

辽县公安局接到报案后,立即组织人员对这包白色粉末进行化验。化验结果显示,这是一种剧毒物质,如果混入食物中,食用者会在24小时内出现中毒症状。

高二根被带到公安局审讯。在大量物证和人证面前,他很快就认罪。据高二根交代,他是受人指使在朱德的饭菜中投毒,但拒绝透露幕后主使者的身份。

案情迅速在八路军驻地传开。军中上下群情激愤,纷纷要求严惩这个胆大妄为的叛徒。辽县公安局根据现有证据,以谋杀罪对高二根做出死刑判决。

按照规定,死刑判决需要八路军政治部锄奸部部长杨奇清签字才能执行。公安局的同志将判决书送到杨奇清的办公室,认为这是一个板上钉钉的案子。

案卷递到杨奇清手中时,他却没有立即签字。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反特工作者,他习惯性地开始重新审视这个案件的每个细节。

杨奇清注意到,高二根已在朱德身边工作三年,从未出现任何问题。而检举者莫三航却是半年前才调来的新人。这个时间点值得推敲。

更让杨奇清起疑的是,高二根在审讯中的表现十分反常。一般叛徒被捕后都会极力为自己开脱,但高二根却表现出一种急于求死的态度。

根据以往的经验,杨奇清知道军统特务惯用的手法就是构陷、栽赃。他们往往会选择在组织内部工作多年的同志下手,因为这样更容易取得上级的信任。

经过反复思考,杨奇清决定叫停死刑执行。他下令重新开展调查,要求从高二根和莫三航两人的来历、关系网络等方面入手,彻查此案。

这个决定在辽县公安局引起不小的震动。办案人员不理解,证据确凿、罪犯也已认罪的案件为什么还要重查。但杨奇清的职位和威望让他们不得不执行这个命令。

就这样,一场看似已经尘埃落定的案件,在杨奇清的坚持下重新启动。而这个决定,将揭开一个惊天的阴谋。

重审真相水落石出处

杨奇清决定亲自提审高二根。这一次,他选择在深夜时分,没有任何人在场的情况下单独会见这位"死刑犯"。

当高二根被带到审讯室时,杨奇清没有摆出领导的架子,而是让狱警给他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在寒冷的冬夜里,这碗热面给高二根带来了一丝温暖。

"你在朱老总身边工作三年,从没出过差错,为什么突然要在饭菜里下毒?"杨奇清开门见山地问。高二根立即激动起来,大声嚷道:"我就是凶手,你们快枪毙我吧!"

杨奇清不急不躁,告诉高二根自己是锄奸部部长,掌握着他的生死大权。如果高二根想洗清冤屈,就必须配合调查。这番话让高二根的情绪出现了松动。

在接下来的谈话中,高二根道出了实情。原来,他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被人控制,对方威胁如果他不承认投毒,就会杀害他的家人。

与此同时,杨奇清派人暗中调查莫三航的背景。通过与地下党联络站的情报对接,发现莫三航的真实身份是军统特务,化名"铁手"。

更重要的线索在高二根家中被发现。专案组在他家附近的一个废弃窑洞里,找到了被囚禁的高二根妻儿。他们证实,正是莫三航带人将他们绑架。

案件渐渐明朗:莫三航化名进入八路军后,利用职务之便偷偷将毒药藏在高二根的床铺下。然后绑架其家人,逼迫高二根承认投毒。

为了进一步坐实证据,杨奇清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圈套。他假装相信了莫三航的检举,并告诉他因为立了大功,组织决定将他调往延安担任要职。

莫三航信以为真,在准备离开辽县时,被事先埋伏的特工人员当场抓获。在他的行李中,搜出了与军统联络的密电码和任务书。

经过突审,莫三航交代了整个阴谋。军统最初的计划是让他潜伏在朱德身边,伺机下毒。但因为警卫工作太严密,一直没有机会下手。

无奈之下,军统决定改变策略,嫁祸给老实巴交的炊事员高二根。他们认为这样既能达到暗杀朱德的目的,又能在八路军内部制造恐慌。

杨奇清立即向上级汇报了调查结果。组织上当即做出决定:撤销对高二根的死刑判决,释放他和他的家人,并给予适当补偿。

这起险些酿成大祸的案件,最终在杨奇清的明察秋毫下真相大白。而这也仅仅是军统对八路军渗透破坏活动中的一个缩影。

案件余波引出新的任务

案件侦破后,杨奇清并没有停止追查。通过审讯莫三航,他发现这起投毒案背后还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莫三航交代,军统在八路军内部还安插了多名特务,他们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地下情报网。这些特务分布在各个部门,负责收集八路军的军事部署和首脑行踪。

杨奇清立即组建专案组,对八路军系统内的可疑人员展开摸排。通过对莫三航供述的分析,专案组列出了二十多个重点嫌疑对象。

为了不打草惊蛇,专案组采取了逐个突破的策略。他们选择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很快就抓获了三名军统特务。

这些人的口供进一步印证了莫三航的说法。军统在华北地区布置了一个代号为"铁网"的特务组织,专门负责渗透八路军。

更令人震惊的是,"铁网"组织的终极目标是在八路军发动"内部暴动"。他们计划在关键时刻,同时暗杀八路军的多位高级将领。

杨奇清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即向朱德和八路军总部做了专门汇报。总部随即下令,在全军范围内开展一次彻底的肃特运动。

这次行动代号"铁扫",由杨奇清亲自负责指挥。行动采取统一部署、分散实施的方式,避免打草惊蛇。

经过三个月的秘密侦查,"铁扫"行动共破获军统特务小组十七个,抓获特务分子四十余名。缴获电台、密码本、毒药等作案工具一批。

这些特务的供述令人触目惊心。他们不仅渗透到了八路军的机关、部队,还打入了地方政府和群众组织。

专案组对缴获的密码本进行破译,获取了大量重要情报。军统不仅详细掌握了八路军的军事部署,还对抗日根据地的经济、政治等情况了如指掌。

为了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杨奇清提出了一系列加强保卫工作的建议。这些建议得到了朱德的高度重视。

八路军总部随即颁布了《关于加强保卫工作的十项规定》。规定要求各级部队建立严格的人员审查制度,重要岗位必须对工作人员进行政治审查。

这次"铁扫"行动不仅粉碎了军统的阴谋,也暴露出八路军在反特工作中存在的诸多漏洞。它标志着八路军的反特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高二根重返工作岗位后,成了八路军反特教育的一个典型案例。他的经历被编入教材,用来教育部队提高警惕,防范敌特分子的渗透破坏活动。

杨奇清在这次行动中表现出色,被总部记一等功。但他深知,反特斗争永远在路上,军统不会就此罢手,新的较量还在继续。

0 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