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害怕一些东西。
有的人害怕在公众场合说话,会手心冒汗,浑身发抖。
有的人害怕蛇,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旦看到细长的东西惧怕不已。
有的人害怕被批评,被批评、被指责会让他感到无比惶恐。
人为什么会害怕呢?又该如何克服恐惧?
《为什么你一直在害怕》一书中指出:“恐惧由人的内心产生。感到害怕很正常,压力越大,越容易恐惧。适度的恐惧感,可让人超常发挥。你可以害怕,但不能越想越怕。”
其实,感到害怕或者恐惧,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从而让人们恰当地应对危险。
很多时候,恐惧源自内心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越是感到不安全,恐惧感就越强烈。
人在恐惧之下,心理防线和自信心会随之丧失,从而产生逃避的念头。
因为逃避是对恐惧的本能反应,人会本能地逃离危险的境地,产生自我保护机制。
比如,害怕蛇的人,会避免去荆棘丛生的地方,那里往往是蛇虫出没的场所。
具有社交恐惧的人,会避免去人多密集的地方。
而恐高的人,会避免站到高处,他们出行避免乘坐飞机,从而改坐其他交通工具。
逃避虽然能保证自己的暂时安全,可以远离危险的事物,但是这并不能真正地让人克服恐惧。
如果我们总是把注意力放在可怕的事情上,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被这些可怕的事情所占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信心和恐惧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相克关系。当自信心重新建立起来之后,就会抵消内心的恐惧感。
这个道理告诉我们:要想克服心中的恐惧感,就要勇敢地面对恐惧、了解恐惧,然后建立自信心克服恐惧。
心理学家说:“我们所关注的对象和关注方式决定着生活的内涵和品质。”
大千世界,既有好的一面,也会有坏的一面。幸运的是,人有选择的能力和权力。
因此,我们要学会把注意力和关注点放在好的方面,生活就会朝着美好的方向前进。
与之相反,如果总是把注意力和关注点放在坏的方面,生活只会陷入对坏事物的恐惧和焦虑中,日子越过越糟糕。
正如书中所说的:“战胜恐惧的最好方法,就是正视它、直面它、挑战它。”
越怕什么,就越要做什么!这样,害怕的恐惧感就会慢慢消除。
对于社交恐惧者而言,越害怕当众讲话,就越要找一些人多的场合,锻炼自己的胆量。
即便一开始胆战心惊,手心冒汗,当我们慢慢地学会当众讲话,便会发现其他人并无恶意,哪怕自己说错话,也没什么。
于是,当众讲话的恐惧心理就会随之较弱,直至消失。
面对恐惧,别怕,直面它,然后克服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