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下葬时,在他身上放着一张纸条,上边写了4个字

小宠宠 2022-12-08 17:42:50

在那个中华民族觉醒的年代,可以说是英才辈出,汪精卫绝对算是其中一个,1910年,为了进一步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汪精卫谋划刺杀摄政王载沣,暗杀失败后,他被抓了起来,随时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但他却毫不畏惧,还在狱中写下了“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样豪言壮语的诗句。

他这样的人,本该成长为引导民族走向富强的大人物,但他却因为信念不坚定和私心,让自己从少年英雄变成了日伪汉奸,一步步走向了遗臭万年的结局。

汪精卫原名汪兆铭,1883年在广东三水一汪性富商家出生,他父亲是衙门里的师爷,在父亲的教育下,汪精卫从小饱读四书五经,18岁时考中秀才,1904年,广州官府派人到日本留学,汪精卫被选中,来到日本后,他经人介绍,认识了孙中山,从此之后,汪精卫就加入到了推翻清政府的革命队伍中去了。

后来因为他的文笔好,同盟会让他担任机关报《民报》的编辑和主笔,在那段时间里,他以“精卫”为笔名,发表了大量鼓舞革命的文章,因为他发表的那些文章,让他在革命党人群中脱颖而出,于是他此后就以“精卫”为名。

汪精卫不仅文章写的好,他还有很强的演讲天赋和组织天赋,能力出众的他很快就成为了孙中山的左膀右臂,他能有这样的地位,都是他实打实的干出来的,他仅凭一己之力,就在东南亚地区开设了100多个同盟会分会,后来能推翻清政府,可以说他贡献巨大、功不可没。

此时威望高涨的他,本可以带领革命党人大展宏图,然而在推翻清朝统治后,他却犯下了一个大错。那时他因刺杀摄政王被抓,在清朝被推翻后,袁世凯将他放了出来,他被放出来后,却迷失了革命的方向,竟然选择帮助袁世凯夺取大总统之位,还极力阻止北方革命力量发动起义,在公开场合下要求停战议和,当时革命还尚未真正成功,他这样的举动无异于是变节。

中华民国建立后,袁世凯成功的窃取了革命胜利的果实,如愿的当上了大总统,然而他当上总统后,却一心想要复辟,自己做皇帝,这样的举动惹了众怒,而此时汪精卫害怕被追责任,偷偷的带着全家去了法国,名义上是去进修,实则是为了躲避即将到来的“风暴”。

袁世凯倒台后,汪精卫才再次回到孙中山身边,孙中山病逝后,1925年6月26日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确立了国民党将采用集体领导的委员会制,7月1日,国民政府成立,汪精卫被选举为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地位远在蒋介石之上。

1926年,蒋介石为了夺取革命领导权,制造了“中山舰事件”,汪精卫也被蒋介石软禁了起来,后来被迫辞去所有职位,去了法国。1927年归国后任武汉国民政府主席,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汪精卫一直和蒋介石斗法。1931年5月28日,汪精卫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广州成立了国民政府,同时宣布否认南京国民政府的合法性。

随后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迫于形式的压力,汪精卫与蒋介石握手言和,重组了国民政府,共同抗击日军,广州政府也随即取消。然而国民政府重组后,汪精卫对抵抗日军却不怎么积极,反而开始与日本人秘密接触,后来日军侵占了东三省,成立了“伪满洲国”。作为国民政府的领袖之一,汪精卫不仅不反对,还承认了“伪满洲国”的存在,更是在1935年时,与日本签订《秦土协定》协议,将华北地区拱手让给日本。

汪精卫一而再再而三的做出卖国行为,彻底激怒了全国人民。1935年11月11日,汪精卫在出席会议时,被王亚樵派遣的义士孙凤鸣刺成重伤,子弹打进了他的脊柱,就医后无法取出,当时医生断言:汪精卫活不过十年。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然而此时汪精卫却一直担心国民政府打不过日军,整日想着如何与日军和谈,惧敌的心态表现的十分明显。1938年3月,蒋介石主导改革国民党体制,将汪精卫宣布使用的“委员制”改为了“总裁制”,蒋介石任总裁,汪精卫任副总裁,一字之差,却大大削弱了汪精卫的权利。对于这次体制改革,汪精卫相当不满意,这也成为了他后来投靠日本的一个导火索。

而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也十分不满意屈居蒋介石之下,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汪精卫频频与那些“亲和”派来往,陈璧君也从中鼓动,让汪精卫与日本人和谈。1938年12月29日,汪精卫公然发表叛国艳电,支持日本人推行“东亚共荣”,彻底走上叛国投敌的道路。

宋美龄在看到汪精卫发表的艳电后,咬牙切齿的说道:当年刺杀摄政王的少年英雄,如今怎么成了一个软骨头!汪精卫的投敌,也造成了国民政府中一系列不好的响应,许多意志不坚定的人也因此成为了汉奸。蒋介石对汪精卫的举动也是十分生气,立刻就召集国民党高层,制定了“锄奸计划”,同时开除了汪精卫党籍和一切职务权利。然而因为日本人保护,刺杀汪精卫的计划一直没能成功。

1939年,汪精卫成立了伪国民政府,9月28日他在上海召开伪国民党六大,第一件事就是废除蒋介石颁布的“总裁制”,恢复他的“委员制”,可见汪精卫对蒋介石改组他的体制是多么的在意。之后汪精卫就开始大肆宣扬和推行日本的“东亚联盟”理论,妄想摧毁沦陷区民众的抗日意志,他还以此理论为日军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做辩护,更是企图以此理论摆脱他投敌叛国的事实。

然而让汪精卫没有想到的是,他崇魅的日军只是在开始的几年势头很猛,国共联军很快就对日军发起了反击,此时汪精卫看形势不对,于是赶忙逃到了日本。1944年,汪精卫旧伤复发,日军为了留住他这个“代言人”,也是拼尽全力对他进行救治,虽然手术很成功,但他的病情并没有好转,反而在加速恶化。

11月10日,汪精卫在日本名古屋帝大附属医院去世,终年61岁。在他弥留之际,嘱咐妻子将他葬到南京中山陵附近的梅山上。梅山上有大量的梅花树,而梅花象征着不屈不饶的精神,他想葬在梅山,是在表达他的不屈吗?

日军为了收买人心,于是计划花费5000万为汪精卫举办葬礼,然而在葬礼开始后,整个南京,除了汪精卫几个亲信外,根本无人前来参加,也是在此时太平洋战场发生了巨大的变故,日军也无心继续为汪精卫修建坟墓,最终草草将他葬下。

然而他的妻子陈碧君深知他们做的是什么事,即使是死,百姓也不会放过他们的,于是她调集了五吨铁块,用混凝土将汪精卫墓彻底封死,难道这区区几吨铁块就想挡住人民的怒火?实在是异想天开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1946年,蒋介石为了平复国人怒火,下令将汪精卫墓炸毁,1月21日傍晚,74军51师工兵营在汪精卫墓周围埋下了150公斤炸药,一声巨响后,汪精卫墓被炸开了,时任南京市市长的马超俊亲眼见证了开棺。

当时汪精卫才下葬10个月,而且在下葬时还做了防腐处理,此时汪精卫尸体还未腐烂,身上盖着青天白日旗,身穿藏青色长袍马褂,头戴礼帽,而在他尸体上还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四个字“魂兮归来”。

“魂兮归来”这句话出自战国宋玉的《招魂》,意思很明显,是想招魂,因为汪精卫是死在日本,用一张纸写上“魂兮归来”可能是想让汪精卫的魂魄归来吧。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此刻已再无作用,因为在接下来,士兵将他的尸体进行了火化,火化后将他的骨灰随便丢进到了附近的水沟中处理掉了,大汉奸汪精卫的一生彻底划上了句号。

原本的壮志少年,却走上了投敌叛国的错误道路,最终落了一个尸骨无存的下场,实在是可惜可叹。

0 阅读: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