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用药心得:桂枝无白芍不稳,大黄无附子不收,柴胡无黄芩不清

李大哥知识分享 2024-12-14 10:06:41

中医治病解困的秘密,既藏在辨证里,又藏在药术里,还藏在剂量里,更在于使用和搭配千变万化。中医把分析归纳总结药性,精通配伍,作为“基本功”之一。

临床上,很少有某个药材能扛起扶正固本祛邪的重任,但只要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药材科学搭配,形成两味药、三个药甚至五个药的配伍,打出组合拳,那么药效就来了,药方就出现了。这些有用的配伍,被中医认真记录下来,广泛应用到诊疗中。

总的来说,只要是中医药名方,里面至少有1个或以上的配伍药对,对治疗能起关键作用,而这些配伍,有3个方向:

第一个,至少两种相辅相帮的药物,组合在一起发挥特长,如理气和化湿、发汗和通阳、解表和温里,等等。

比如,苍术+厚朴,平胃散,理气燥湿;枳实+竹茹,温胆汤,和胃止呕;白术+附子,术附汤,温中补气。

第二个,至少两个功效和归经性味相近的药物合用,加强药效,形成1+1大于2的功效。

比如,附子+肉桂,大热,温肾回阳;山药+白扁豆,补脾止泻;沙参+麦冬,生津润肺;当归+川芎,活血化瘀。

第三个,至少两种相对、性质完全不同的药材组合,在相反中达到相成的功效,如寒—热、气—血、补—泻、收—散、升—降等。

比如,香附和高良姜,气血相反相成,组成良附丸;黄连和肉桂,寒热相反相左,组成交泰丸;黄芪和防风,补散相反相逆,组成玉屏风散。

中医实践中,第三种配伍应用并不少,但难度最大,用得好能增益,用不好会祸害。这里讲3个经典用法,帮助理解,即:桂枝无白芍不稳,大黄无附子不收,柴胡无黄芩不清。

1、为什么“桂枝无白芍不稳”?

桂枝,味辛性温,走心经,行心血,如同“强心剂”;白芍味苦性寒,走心经,行脾经肝经,如同“减速带”,一个振奋心阳,一个稳如老狗,两味药碰在一起会怎样?

桂枝是中药里“外向分子”,药性走表、向上并外窜,相当于“阳药”。白芍是中药里的“大家闺秀”,药性走里、向下内收,相当于“阴药”。

桂枝强心,心脏激起来的气血自然就活泛了,很快病患就会感到汗意,通过发汗把邪向外引出。但汗为心之液,发汗太多则伤津耗心神,需要及时“制动”,收心神减损耗,稳住身心。这样桂枝一散一推动,白芍一敛一回收,心神就阴阳平衡。

桂枝和白芍相反的配伍,取的是调和营卫之意,达到阴阳平衡、身心安稳。

典型的应用至少有3类:第一是“万方之祖”桂枝汤,用于外感风寒表虚症,这是最广泛的应用。第二是小建中汤,用于中阳虚寒引起的腹痛。第三是桂枝加葛根汤,用于颈椎病及寒湿痹痛。

2、为什么“大黄无附子不收”?

大黄味苦、性寒,入脾、胃、肝、大肠、心包经,是著名的“泻下药”;附子味辛、性热,入心、脾、肾经,是“回阳救逆第一药”。

大黄和附子同属于“四大名药”,地位显赫,但它们药性相反,大黄是泻药的代表,附子是热药的代表,为什么将两者聚拢在一起?

过去人们吃得差,穿不暖,营养长期不良,寒积里实证加肾阳不足很多,稍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出现4个典型表现:

一是寒邪积滞阻肠道,二是寒凝厥阴,三是寒凝气滞,四是寒实佐证,表现为便秘腹痛、胁下冷痛、四肢厥逆,但身有实热,舌苔黄腻脉弦紧。治疗需两个方向:一是消除肠道积滞,通导大便,二是温里助阳,散寒抑痛。

通便首选大黄,但大黄药力又专又猛,容易伤阳伤正,不小心就出大问题,要及时“收住”才行,所以就考虑附子。但附子性热易助邪,加重里热便结,那么用大黄监督和制约,两个刚好互补互消而不互掐。

大黄+附子的配伍,是温下剂的经典应用,常见于大黄附子汤、温脾汤等名方,至今仍未过时。

3、为什么“柴胡无黄芩不清”?

柴胡味苦、性寒,入肝、胆、肺、膀胱经,药力升散上窜,清少阳郁热,是半表半里之症的“专药”;黄芩味苦、性寒,入肺、脾、胆、大肠和小肠经,药力清泻向下,是清热燥湿名药,与黄连、黄柏并称“苦寒三兄弟”。

柴胡和黄芩药力方向相反,一个向上、一个向下,两个主攻方向不同,为什么能成为经典药对?

柴胡升散之功,主战场在肝经,关键在药量,小、中、大剂量各有不同功效。但无论哪一种剂量,升散时多余的热量导引清泻不及时,疏散不得力,就会“劫肝阴”。

为防止柴胡副作用,用向下清热导引的药化解,选择比较多,有大黄、黄连、龙胆草、黄柏、芒硝等,但大黄和芒硝太猛,龙胆草太浑厚,黄连黄柏药力太重,综合考虑“味薄则通”的作用,最合适的是黄芩。

黄芩无论哪种剂量,都能与柴胡相呼应,防止其劫伤肝阴,柴胡解表,黄芩清热,表里双解,清热疏散,经典药方有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等。

2020年版《中国药典》记载柴胡黄芩药对的中成药达到28个。中医认为,柴胡黄芩配伍,能应对临床常见的发热病、消化病、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所以,桂枝和白芍、大黄和附子、柴胡和黄芩,3种药性相左、相反的配伍,收放结合,阴阳互补,表里相解,合起来达到1+1大于2的功效,成为中医临床研究和运用长盛不衰的话题。

19 阅读:927
评论列表
  • 2024-12-19 02:42

    胡逼咧咧

  • 2024-12-20 09:02

    非常有道理,感谢分享老祖宗的伟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