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三月,虽然春花灿烂、春光明媚,在古代却是青黄不接的困难时期,因为刚种下的作物还没长大,陈粮吃完但新粮没熟,很容易出现饥荒。这个时候,不少地方会靠一种水果救急,它就是枇杷。
在如今,大家丰衣足食,早已远离了过去“吃了上顿愁下顿”的日子,对枇杷的功效也陌生了很多,有的成年人甚至叫不上这种水果的名字。其实,枇杷不仅是一种水果、一种应急粮食,也是一种优良的中药,它至少有5个特点:

1、炎黄果。枇杷果呈米黄色或鲜黄色,原产于中国,引种至世界各地的枇杷,“根”都在中国。这种特殊的颜色、特殊的出身,很容易被联系在一起,成为特殊的文化和乡愁记忆。
2、反季果。大部分水果,是“春花、夏蕴、秋实、冬藏”,但枇杷却反其道而行之:秋天吐蕊、冬天开花、春天长成,初夏成熟,被誉为“备四时之灵气”,如果说其它水果秋天成熟是“锦上添花”,那么枇杷春夏之交上市可谓“雪中送炭”,有“枇杷黄,果子荒”的说法。
3、吉祥果。有三重含义:一个是颜色温暖喜庆,符合国人审美,一个是枝头一串串的硕果累累,寓意多子多福,一个是盛产枇杷的地方,如浙江、江苏、福建、四川、湖北、贵州等地,基本是长寿之地、鱼米之乡。

4、美味果。国内“民以食为天”的执念很重,一物多吃多用是再寻常不过了,在枇杷上也是如此。这种每年四至六月大量上市的鲜果,除了生吃,还成为名菜,还能制成膏、浆和酒类,开胃下饭。
5、解忧果。枇杷不仅是春夏之交的备荒充饥之果,它还具备多种药用价值,益肺、健脾、润肠、养肤、护肝,春季上市能化春燥,初夏上市能解夏湿夏暑,功效不少。
中医认为,枇杷全身是宝,药食两用,其味甘、酸,偏凉,无毒,入脾肺肝三经,润肺、和胃、降逆、止咳。《本草纲目》、《随息居饮食谱》、《日华子本草》等典籍都给予较高评价。
有的地方长期流传“一颗枇杷五味药”的说法,是对枇杷入药功效的高度概括,它可能有两重含义:

一个是从枇杷食用之后获益角度说的,比如吃了枇杷能止咳——肺药、能消积——胃药、能通便——肠药、能解郁——肝药、能助运化——脾药,吃枇杷的好处较多。
但这个说法很可能把枇杷的功效说小了、收窄了,有另一个说法:枇杷不只是一颗颗的果实,它是从根到花、叶、果的综合体,每一个部分都有药用功效。
所以,“一颗枇杷五味药”,应该是指枇杷五个部分能入药,能产生良好功效:
1、入药最多的——枇杷叶。很多人以为枇杷果是枇杷的代表,其实枇杷叶才是。枇杷之所以得名,因为它的叶子很像我国古代乐器“琵琶”,谐音就叫枇杷。有的地方叫枇杷为“驴耳叶”,也是从枇杷叶的角度说的。

枇杷叶四季常绿,叶面宽大,其味苦、性平,入肺经,质地轻浮,是清肺、降肺逆、止咳的“黄金叶”,可化痰止咳、降火下气,是治梅核气的“高效药材”,中医归类为止咳平喘药。
现在市面上的“止咳枇杷膏”,药用成分是枇杷叶,而不是枇杷果。
2、最诱人的——枇杷果。枇杷成熟后鲜甜多汁,口感爽脆,不少人好这一口。枇杷果肉味甘、酸、偏寒,入肺胃二经,生吃能生津,化解春燥和上火问题,入药可入肺胃,止咳和胃,降肺热清肺火消胃热,夏季食用可解暑气。

3、化瘀好手——枇杷核。啃掉枇杷果肉之后,会有花生粒大小的枇杷核,晒干后也是一味中药,味苦、辛、性微温,入肝、脾、肺经,可散肝热、疏肝风、化水肿、止咳痰,其药力可通行经络,有活血散结、消积化滞的功效。
4、逆季开花的药材——枇杷花。冬季开花的有名植物,除了寒梅,可能就是枇杷花了。有的枇杷花在冬春之交开放,被称为“报春花”,其味甘、苦、偏凉,入肺经,晒干后入药,可化痰止咳、利尿消肿,适用于咳痰中带血之症,又叫“止咳花”。

5、沉默是金——枇杷根。有的地方评价枇杷:“一树枇杷一树金,枇杷树根也是金”。证明了枇杷根也是一味优秀中药,其味苦、性平,入肺肝二经,鲜用或炮制入药均可,治虚劳干咳、乳汁稀少、风湿痹痛等问题。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枇杷果、花、叶、根、核都有人体必需的有益成分,以果肉为例,含有果糖、葡萄糖、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胡萝卜素、核黄素和钾、钙、镁、硒等微量元素,对人体代谢有益。有的地方把枇杷果叫“黄金果”,枇杷树叫“养生树”,是有道理的。
枇杷入药,很多人知道有枇杷糖浆,有时于川贝、罗汉果配伍使用,但临床上止咳糖浆不止枇杷糖浆一种,它们怎么区分用途?

辨证之后,如果是咳嗽气逆、咳痰不出、痰黏不爽,用枇杷叶成分的糖浆;如果是外感风热咳嗽,用急支糖浆或感冒止咳糖浆;如果是肺热干咳、潮热久咳,用沙参止咳糖浆。
虽然枇杷有众多用途,全株有药用功效,但也有一些食用禁忌,多见于4种情形:
1、已感冒的人群,可辨证用枇杷叶治疗,但不宜再吃枇杷果肉,防止加重病情。
2、脾虚便溏者,吃枇杷会引起脾胃不适,枇杷属于寒凉之物,会加重腹泻。

3、糖尿病患者要慎吃,因为含有果糖成分,而且还不少,容易引起血糖快速升高。
4、处于经期或怀孕的女性,经期吃枇杷容易加重痛经,因为寒凉,怀孕吃可能引起妊娠期糖尿病。
总之,“一颗枇杷五味药”,可能是针对枇杷果、花、叶等成分进行的描述,有一定道理,枇杷功效较多,药食两用,但入药时要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