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史与子同袍》——文王演八卦

老杨故事荟 2023-02-05 08:18:38

周朝的起源,源于一个叫姜嫄的女子。传说,姜嫄出外郊游,踩到一个巨人的脚印上,导致意外怀孕,从而生下周朝的先祖。姜嫄也认为这个孩子不祥,三次把他抛弃。但是,每次抛弃,孩子都会得到救护。于是,姜嫄重新把孩子抱回来抚养,取名叫弃。

弃精于农耕,对种地非常在行,被唐尧授命管理农业,称为后稷。后稷曾经协助大禹治理过洪水。

周人自称是黄帝的后裔,姜嫄是帝喾的妃子,后稷是帝喾的儿子。其实不然,周人应该来自西戎部落,不过他们一族最早脱离了游牧作业,向农耕转化。周人数次迁徙,后来搬迁到陕西岐山之南的周原,所以称“周”。这里属于渭水流域,更适合农业发展。

武丁中兴,周国成为商朝的附属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周国慢慢发展壮大,他们的老大被商朝封为方伯。到商朝末年,周国一再扩大,涉及到商朝的利益。于是,纣王把西伯姬昌关押在羑里。

姬昌在羑里七年时间,除了做点简单的手工艺创收之外,也没有什么正事。于是,他就天天演变八卦,演变出八八六十四卦,编造了一部匡世奇书《周易》。

纣王征讨东夷,唯恐西戎背后捣乱,所以释放了姬昌。纣王赐给姬昌斧和钺,加封爵位,让他替自己守好西部边关。姬昌明白,纣王不办他,是因为暂时没有条件,还要继续用他。

姬昌回国之后,大量招徕人才,数年之间组建了一支队伍。一些在商朝不受重视的人才,纷纷跳槽到姬昌团队里来,其中就包括姜尚姜子牙。

据说,姜尚来到周国的时候,已经六十多岁了。小说《封神演义》里,说姜尚是昆仑山原始天尊的徒弟,兴周灭纣斩将封神。民间至今留传着“太公在此,诸神让位”的说法。

趁着纣王东征,无暇西顾,姬昌打出王命的旗号,先后灭掉了邘方(yu河南沁阳)、密方(甘肃灵台)、黎方(山西长治)、崇方(陕西西安)等国。灭掉崇方,等于打开了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姬昌把国都从岐山迁到了沣河西岸的丰邑(西安)。

“三分天下有其二”,天下多一半的方国,或向周国臣服,或和周国联盟。纵然如此,姬昌知道商朝有多么强大,仍然年年向纣王进贡,忽悠麻痹,不敢造次。

姬昌在位五十年,活了九十七岁,史称“文王”。姬昌一共有十八个儿子,他的长子叫伯邑考,少年早亡。小说《封神演义》里,说伯邑考是被妲己害死的,剁成肉馅,包成了包子。

姬昌死后,由他的次子姬发继承王位,史称“武王”。姬发即位的第二年(约前1048年),就和太师姜尚商量,东进中原,直捣朝歌。姬发尊称姜尚为“尚父”,当亲爹一样看待。姜尚为报答姬昌父子的知遇之恩,七十二岁挂帅出征。

出征之前,姬发先跑到太庙祷告,告诉祖先,我这回可是出去干架了,你们保佑着点啊。然后,姬发把他老爸的牌位(神主),抱到战车上,一起随行。这是在告诉天下人,我吊民伐罪。

周军一路上过关斩将,打到黄河岸边的孟津渡口。在这里,前来会合的方国诸侯,有八百家之多。姬发在孟津举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军事大演习,史称 “孟津观兵”。

演习之后,姬发宣布暂时退兵。八百诸侯不理解,问为什么不乘势进军呢?这时候,姜尚出面解释,说:“各位,先回去吧,现在时机还不成熟。”

不是姬发不想一鼓作气,他是综合各方面情报,现在和纣王决战,还没有百分之百的胜算。因为商朝的势力太大了,疆域广阔。姬发亲眼目睹了中原王朝的实力,经过权衡,知难而退,等待时机。事实证明,姬发这样做是完全正确的。

——事物往往是后来居上,主流干不过非主流,正统打不过非正统。任何事物存在,肯定都是有原因的。所以,新生命一旦崛起,一定是势不可挡。当你还以主流、正统自居的时候,你可能忘了,你代表的是顽固势力!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