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八号明日升空——中国载人航天走在世界前列

军武跨经纬 2024-04-25 05:11:11

2024年4月24日,经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执行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叶光富、李聪、李广苏3名航天员组成,叶光富担任指令长。[5]乘坐的神舟十八号瞄准北京时间4月25日20时59分发射。

神舟十八号乘组在轨期间,会实施6次载荷货物气闸舱出舱任务和2至3次出舱活动。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会迎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来访。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会于2024年10月下旬返回东风着陆场。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中)、李聪(右)、李广苏(左)。图源新华社

中国航天员从绕地球飞行不到24小时到驻轨工作180多天

2003年十月,中国首位航天员——辽宁绥中人杨利伟,首次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环地球轨道,飞船在轨期间,杨利伟通过电视直播,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表明中国和平利用太空的决心和风貌。

中国首次飞天英雄杨利伟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

从2022年开始,我国的天宫空间站已经搭建成功,容积达到100多立方,是名副其实的太空两室一厅套房。

因此,在上一批次航天员即将返回地球之前,下一批次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时,将会有两批次航天员在空间站短暂会师的情形。

这也是其他航天大国通常的做法,这样做保证了空间站始终有人值守和照料。

有了天宫空间站,就相当于有了太空实验室,航天员的生活起居,试验设施一应俱全。目前每次飞行任务由三人组成,在轨工作180天以上。

每次新批次航天员上天之前,由神舟货运飞船将航天员生活所需和试验器材送入天宫空间站,将上批次的废弃物收集到神舟货运飞船,由货运飞船受控在南太平洋坠落销毁。

天宫空间站建成后取得的试验成果

中国在天宫空间站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果,例如:

- 在轨建造:中国在2022年完成了天宫空间站的在轨建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航天成就。

- 活细胞研究:在失重条件下,研究人员观察到了心肌细胞的钙瞬变信号影像,这是人类首次在太空条件下观察到心肌细胞的“钙信号闪烁”。

经过六个月的研究,合作团队在太空微重力诱发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的分子机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些实验成果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太空环境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影响,也为未来的太空探索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数据支持。

中国载人航天的历届航天员

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立项以来,30年间先后发射15艘神舟飞船,成功将16名航天员、26人次顺利送入太空。

中国历届航天员一览

1 阅读:24

军武跨经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