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身边总有这样一群人,明明累得直不起腰,却还像个上了发条的机器,一刻不停地运转?就像我老家隔壁的王大爷,退休三年了,本该安享晚年,却天天跑去小区当保安,风雨无阻。有一次我碰见他,笑着打趣:“王大爷,您都这岁数了,咋还这么拼?”他苦笑着摆摆手:“人呐,不能闲着,一闲就废咯!”这话,像一块石头,重重地砸在了我心上。

小区保安
前阵子,网上有个热搜,把中老年妇女去浙江采茶的惨状暴露在大众眼前。视频里,一大盆白水煮面条,工人们像饿狼扑食一样抢着吃,动作慢的只能喝汤。没有鸡蛋、没有蔬菜,榨菜都得自己带。这哪是请人采茶,分明是把人当牲口使!可评论区里竟还有人冷嘲热讽:“他们就是闲得慌,出来找事做。”嘿,这话可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为啥他们“闲不住”?还不是生活这把大刀,逼得他们没了退路。就像我朋友的家人,家里没退休金,就几亩薄田,孩子结婚还得花钱。平时靠打零工糊口,听说江苏招采茶工,就跟着村里妇女去了。结果呢,10天没活干,这两天才陆陆续续安排上。每天徒步9里地去山上采茶,一天来回就是18里地,山坡起伏,根本没法开车。就靠一碗白面条撑着,这强度,谁能扛得住?
其实,采茶工只是“不能闲”群体的一个缩影。你放眼全国,哪个社区、哪个村子没有这样的人?刚退休三天就找保安兼职的,天热天冷都跳广场舞、管秩序、扫地捡垃圾的,家里有生活费还偏要去种地喂鸡的。你问他们累不累,他们说累,可你再问歇不歇,他们立马摇头:“不行,得干点啥,不能闲着。”在他们心里,“不能闲”的羞耻感就像一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采茶忙
为啥会这样?这得从他们经历的社会背景说起。在那个“人人为集体,个个当螺丝钉”的年代,勤劳是美德,闲着就是堕落。物资匮乏,谁不干活就得饿肚子。干活成了活着的意义,出力成了人存在的价值。时间一长,干活就成了习惯,成了他们证明自己还有用的方式。哪怕现在生活好了,孩子能挣钱了,他们还是忘不了“利用价值”这四个字。
你以为这只是老一辈的事?错啦!这种“不能闲”的观念,早就悄悄钻进了我们年轻一代的心里。小时候写完作业想歇会儿,大人就说:“快去干点有用的事。”长大了,周末不敢躺平,怕时间被浪费;明明累得要死,还得逼自己“自我提升”。我们就像被上了发条的木偶,一刻不停地转,一歇下来就自责:是不是被反超了?是不是不够努力?是不是在虚度光阴?
忙,本身没错。可问题在于,你是自己选的忙,还是被逼着转?就像采茶的人,他们不是热爱劳动,而是为了生存和存在感被迫劳动。退休后还在摆摊、当保安的老头老太,也不一定是想继续发光发热,而是怕停下就变成“无用之人”。
我们活一辈子,不是为了当社会的螺丝钉,不是为了当孩子的工具人,更不是为了被贴上“勤奋而有价值”的标签。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我们不是为了赶路而赶路,而是为了欣赏沿途的风景。所以,别让“不能闲”的枷锁,困住你的人生。累了就歇歇,困了就睡睡,别把自己逼得太紧。毕竟,人就活这一辈子,别瞎忙!

路上的风景
(通过网络搜索获取的图片!致力于倡导社会正能量,不存在不当宣导之情形;倘若涉及版权问题或者人物相关事宜,请予以通知!即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