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点燃“瞪羚、独角兽”上市引擎

青岛财经日报 2025-04-12 10:09:56

2025年,

青岛的企业界正迎来

一股强劲的IPO上市热潮。

截至目前,青岛市已有泰凯英、歌尔微、松立控股、青民数科、思锐智能、宸芯科技、斯坦德、文达通、华晟智能9家企业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刺。

记者注意到,这9家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刺的企业,它们中大部分都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标签——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它们如同新物种实验室的标杆样本,不断打破传统产业增长曲线,用硬科技专利构筑资本市场的信任凭证,在半导体、智能硬件、工业互联网等战略赛道撕开突破口。

从“新物种”到“主力军”

在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正从“新物种”蜕变为“主力军”。

据了解,在此轮青企上市潮中,在香港联交所递交IPO申请的歌尔微、报送北交所上市辅导备案申请材料的宸芯科技为独角兽企业;进军港交所的文达通、辅导备案的思锐智能和松立股份、登陆新三板的斯坦德和华晟智能都是瞪羚企业。

瞪羚企业是指拥有个头小、跑得快、跳得高特征,并且跨越“死亡谷”进入高速成长期的企业,犹如非洲草原上的瞪羚;独角兽企业则是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且具备独有核心技术、独特竞争优势和市场潜力的未上市公司。

这两类企业之所以备受各方关注,在于具有高成长性和创新性,它们作为新经济时代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其冲刺资本市场的浪潮既是技术革命与资本红利的共振结果,也折射出产业竞争格局的深层变迁。

瞪羚独角兽“种群”再扩容

青岛要打造资本市场高地,离不开政策支持、金融服务和营商环境的适配性组合拳。

日前印发的《青岛市瞪羚、独角兽企业三年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将开展精准挖掘培育、市场开拓拓展、金融服务多元化支持、科技创新引领、人才引育驱动、企业内驱力提升、国际合作交流等七大重点行动,全面提升瞪羚、隐形独角兽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的数量和质量,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行动计划》提出构建完善梯度培育体系、打造坚实企业成长梯队、营造优质企业发展生态三大发展目标,力争到2027年底,全市累计培育雏鹰企业不少于2000家,瞪羚企业不少于500家,隐形独角兽企业不少于80家,独角兽企业不少于20家,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确保瞪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力争成为排头兵。

通过三年系统性梯度培育体系、七大重点攻坚工程的精准布局,以及多层次政策工具的协同发力,青岛正将高成长性创新企业的爆发式增长动能,转化为构建区域资本集聚高地的战略杠杆。这种以新经济主体为支点的产融互动模式,正在重塑城市产业竞争力的底层逻辑。

辅导备案青企已达19家

站在城市发展层面来看,抓上市后备企业的培育,是城市助力资本良性扩张的重要一环。

在青岛优质的培育环境之下,涌现出越来越多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特征的企业,助推城市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提质增效。根据青岛证监局公布的《青岛辖区辅导备案企业基本信息汇总表》,截至2月28日,青岛地区辅导备案企业共有19家。

分区域来看,城阳区列首位,共有5家辅导备案企业。崂山区紧随其后,有4家辅导备案企业。胶州和黄岛并列,均有3家。市南、市北、平度、即墨各有1家。各区域间的角逐,展现出强劲的资本虹吸效应,正重塑区域经济能级。

这波由瞪羚、独角兽企业主导的IPO冲锋浪潮,不仅折射出青岛产业土壤的深度质变,更标志着城市经济动能转向“资本×创新”的双轮驱动。可以预见,随着更多“科创种子”登陆资本市场,一场以资本为纽带、以创新为底色的城市经济能级跃迁,已在黄海之滨拉开帷幕。

记者:李雯

0 阅读:0

青岛财经日报

简介:《青岛财经日报》是立足青岛、面向全国的新型特色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