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撤编,请求参战——成科峰纪实散文《追求》之二

绿拂晓 2024-09-21 03:49:51

作者:成科峰

接上篇↑↑↑

(六)请求参战

1985年10月,随着百万大裁军,从干部部门得知,我已被推荐到由我师直属分队改编新组建的陆军第47军坦克旅,该旅新驻地为陕西省澄城县,我被分配到该旅司令部机要科(这支新组建的部队不参加对越作战),只等新组建的坦克旅奉命启程,奔赴新营区。

有天早上,给团长张民选送电报时,刚好碰见61师干部科干事和183团政治处副主任来团挑选干部。团长问:“小成61师干部部门来咱团挑选优秀干部骨干补充他们部队,你愿意去吗?”。61师183团政治处副主任说:“我们来团里挑选优秀干部加强我师干部力量,是对越防卸作战任务的需要”。我说:“我的家乡天水市是61师驻防地,这个情况我知道”。在张民选团长办公室立即写了请战书,要求调入61师参加对越防卸作战。

时间不长,新组建的坦克旅移防命令下达,部队进入铁路输送阶段。但调往61师的调令还没有接到,是到新组建的部队还是到61师参加对越防卸作战,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我心急火燎地跑到师部,向师干部科马健科长汇报了自己的想法,马科长也非常支持我的想法,当即向师首长作了汇报,并征得师首长的同意,重新向坦克旅推荐了另一名同志,同意我调入61师。

回到团里,我向团长张民选作了汇报,团长得知情况后说:“你先不要着急,这样吧,你先回去休假,在家等待调令”。第二天,我简单地将自己的行李物品整理了一下,然后到火车站直接托运到了61师。在休假期间,接到了调入61师的调令,于当日到61师司令部报到,报到后分到了甘谷驻地的炮兵团司令部,开始进入了紧张的临战训练阶段。

(七)临战训练

1985年8月26日奉中央军委命令,兰州军区第47军接替67军在老山战区的防务。1985年12月27日,炮兵团奉命在师编成内行动,团基指由副师长赵汶龙带队,分5个梯队进行铁路输送。31日上午,所有梯队全部完成了铁路输送,并在昆明东站卸载完毕,历时82小时,行程2095公里。

1986年1月,兰州军区陆军第47军139师,141师421团、炮兵旅、高炮旅;第21军61师,兰州军区炮兵第1旅、汽车团、电子对抗营共计3万7千多人进入文山、砚山两县集结驻训。

我也于当日下午赴昆明陆军学校,进行了为期一个月新武器装备操作使用培训。培训结束后,带着新武器装备赴集结地。当时,部队在集结地域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临战训练,我团驻在砚山县海子边村。

团指挥所部分人员住海子边村村民木结构小二楼,机关部分人员住海子边村小学,团直指挥连住在海子边村附近民房中。团所属四个营和一个直属连队、汽车连则在海子边村就地搭起军用帐篷,安营扎寨。一个班一顶帐篷。云南是亚热带气候,植被很茂盛。战士们采集来各种花草装扮帐篷周围的土地,使得营区生机勃勃。

部队在海子边驻地进行了为期三个多的亚热带丛林地区适应性训练,在部队训练期间,成都军区副司令员云南前线总指挥廖锡龙同志,视察了部队临战训练情况,对部队临战训练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临战训练中,这支来自西北的“狼”,面对亚热带丛林湿热气候,克服各种困难,官兵们除白天正常训练外,每天还要坚持一小时的夜间训练,随着临战任务的日益临近,训练任务越来越重,强度越来越大,但大家从未叫一声苦,顺利完成了临战训练任务,为接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老山战场位于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境内,是一座与越南交界的山。老山战场共有7个高地,主峰为4号高地。麻栗坡县与越南接壤,国境线长438公里,距文山80公里。部队在轮战期间,县城周围是一线作战部队的大本营,从前沿阵地换下来的官兵大多在此休整。

(八)坚守阵地

1986年4月30日我部接防济南军区67军199师和38军138师防御任务至1987年4月30日,我随指挥所在这位于麻栗坡县的八里河东山尖山指挥所整整坚守了一年。期间经历了大小战斗百余次,顺利完成了机要密码通信任务。

61师181团指挥所和61师炮兵团指挥所当时设在尖山北半山腰的一个天然大溶洞中。溶洞靠近越军的方向埋有大量地雷,溶洞这边是我们的指挥所,里面驻有近百名官兵,溶洞另一头则是越军屯兵洞。这个溶洞是这几批轮战部队的团级指挥所,距一线阵地仅几百米。指挥所有一个排担负警卫任务。两个团的机要股合在一起执行任务,设置在溶洞最安全的地方。溶洞空间很大,部队在溶洞内搭建了木质结构的简易二层楼,一层为181团指挥所,二层为炮兵团指挥。溶洞有进风和出风设施,风机一天不停的工作。尽管这样,洞内空气质量仍然很差,洞内气味异常难闻,工作条件异常艰苦。

在这种情况下,发扬我军机要工作的优良传统,克服各种困难,战胜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涝灾。在此期间,为保障部队的指挥不间断,穿梭前方与后方指挥所之间,上百次冒着敌入炮火的袭击,将上级的指示命令及时地送到了各个指挥位置。记得有一次,给后方指挥所送电令时,在穿越百米生死线后,经白石崖大桥时,突然大雾弥漫,能见度不足5米,执行任务车辆的防雾灯已不起任何作用,为了安全起见,我只好下车,引导车辆缓慢前行,面对越军火炮有可能随时开炮的情况,必须快速通过。在当时,你不说害怕是假的。像这种情况,在战场上经历无数。

跨越了三个年头,历时18个月共527天的赴滇轮战,让我经受住了有生以来最大的生与死、血与火的实战考验和锻炼。战争净化了我的灵魂,全面检验了我的政治思想觉悟,军人的素质、气质、胆识、意志、毅力和精神,机关能力及组织才能,使我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好发挥,使我入伍以来从事机关业务工作的聪明才能得到创造性运用和明显增长,这是我戎马生涯中的“黄金时代”,曾多次立功受奖。对越作战是我终身最难忘和最富有意义的事件,对我以后的人生奋斗进取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九)凯旋归来】

1987年7月,部队凯旋归建,班师回房。部队参战归建后不久,原任机要股长调走,股里就我一人,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加之整党、装备整顿,既要处理来电报,又要参加部里组织的一切活动,同时又要搞专业训练。在这种情况下,发挥自己优势,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合理利用时间,顺利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被师评为“先进机要干部”。

时隔不久,组织任命我为司令部机要股长。在当时股里没有参谋的情况下,狠抓机要部门的正规化建设,各项工作都有新的起色。由于当时股里缺编参谋,吃住在机要办公室,妻女住在距办公室不到三百米的家属院,一日三餐无准点,有时一连四、五天都顾不上回家,吃不上一顿热饭,有一段时间都是妻子将做好的饭送到值班室。期间,电报数量剧增,报性急,电报随到随译随办。如1989年6月19日20时许收到一份长达九千余字的电报,立即展开工作,第一电未译完,第二、三电又送来了,一直干到凌晨五时才译完全电,十余小时没离开机房半步,手都写肿了。从不因工作累而埋怨、叫苦,完成了大量的报务工作。

1990年3月参加了集团军组织的新型密码机集训,学习刻苦认真,取得了好成绩,为顺利开通密码联络奠定了基础。同年7月随部队外出野营拉练,针对新型装备怕尘等一系列问题,研究制定出了机器防尘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得到上级的肯定。

1991年先后两参加师举办的五笔字型汉字输入集训班,经集团军来师考核,均取得优良成绩,单位训练抓的紧,成效明显,被集团军评为“机要专业训练先进单位”。

1992年在继续抓好自身专业训练的同时还积极抓股里其他同志的专业训练。9月份参加师在青铜峡组织的野外机要勤务综合训练,起早摸黑,加班加点带领全股人员认真训练。经集团军、军区两级考核均取得优秀成绩。机要装备管理工作成绩突出,被兰州军区评为机要装备“三化管理达标”先进单位,荣获锦旗一面。

任股长七年多来,工作勤勤恳恳、一丝不苟,所带领的股连续五年被上级评为先进单位。1987年机要股被集团军评为“先进机要股”、自己被评为“先进个人”,简称“双先”。几年来,带领全股人员坚决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合格、适应、配套、过硬”的建设目标,努力加强政治建设,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狠抓军事过硬,着力提高业务技术和机要保障综合能力,促进了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的全面建设。

回顾起自己在部队战斗生活的二十多年美好时光,自己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每一次进步,都是党和组织培养教育的结果。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事业,思想作风正派,为人忠厚老实,能团结同志,尊重领导,组织纪律观念强,道德品质好,工作踏实,事业心强,模范作用好,生活俭朴,公私分明,待人热情,善于帮助同志。这些年来从部队这所大学校中获得的优良品质,证明了我没有碌碌无为的度过自己的军旅生涯,而且每一天都充实的生活,踏实的工作,随之而来的是优秀的成绩。总言而之,在部队的每一天都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在部队中的学到的一切将会是我永远的宝贵财富。

(十)西宁维稳

1993年国庆节前青海省西宁市和宁夏西海固地区,发生了一场回民骚乱,严重影响了当地社会治安和稳定。事件发生之后,作为全军首批应急作战部队的61师,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立即进入一级战备状态,随时准备执行维护社会稳定任为紧张的以防暴为主的针对性训练。那时部队装备还没有制式盾牌和警棍,防暴训练科目也刚起步,部队执行防暴维稳任务经验不足,训练还处于徒手阶段。

至此,师所属各团开始进入骚乱地区事态发展愈演愈烈,形势越来越严重。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中央军委命令61师进入等级战备。随后兰州军区向全师下达了赴西宁地区执行维稳的预先号令。全师部队按照齐装满员的要求,进行了等级战备转换,部队官兵整装待发。作为部队指挥首脑机关的机要部门,报量剧增,上级的指令一道接一道。我作为机要股长,来回奔波于团首长和各个部门之间,传递着各种指令。各营连已按照师预先号令要求,由干部带驾驶员日夜值守在物资车上。

1993年10月11日凌晨3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我惊醒,机要参谋李斌同志报告,有一份较长特急密电电台刚送到。我感到有情况,立马起身穿衣,跑步赶往值班室。凭着多年工作经验,心想这应该是一份部队开进命令。由于电文内容较长,我和参谋一起共同作业,打破按部班作业程序,从中找出炮兵团开进时段。果不出所料,电文是一份部队铁路输送命令。立即将命令逞送团长吴长明、政委牛向起和参谋长鲁中锋。根据上级命令,司令部向全团发出了部队开进命令。一声紧急集合号声打破了宁静的夜空,部队立即进入临战状态,各营连按照团首长命令,连V夜分梯队有序奔赴甘谷火车站,组织部队开始装载,进行铁路输送。

此次赴西宁执行维稳任务,部队按半个月的量,为官兵准备了干粮和弹药。由于执行的是维稳任务,部队为官兵除佩带轻武器外,还为每人配发了一条长短不一的木棍,作为防暴武器。上午10时许,全团人员和物资全部按预案装载向西奔去。跟随部队执行过数次铁路输送任务,唯有这次记忆深刻。一列列满载官兵的专用列车,依次开出火车站,列车时速高达每小时近百公里,这是我坐过的最快的专用平板车。13时许,列车徐徐驶进兰州西站。兰州军区司令部机要局的领导,在站台上简单向我介绍了骚乱的一些情况,叮嘱我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同时,为我们配发了专用通报文件。部队在兰州西站待命3小时,期间向干部战士每人配发了子弹,当时干部配发的还是54式手枪,荷枪实弹在握,我看有些新兵还是有点紧张,空气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

之后,部队接到继续西行命令,专列又飞奔在铁道线上。快到西宁火车站时,列车停靠在了一个小站。等到天黑时,列车才驶进西宁站,开始卸载。当晚部队临时宿营在西宁附近的某汽车团,部队换发车牌、人员领取一套武警服。

早饭后,部队便向预定区域某空军场站开进,安营扎寨,开始执行维稳任务。西宁市海拔二千多米,属高原地区。十月份的西宁已经有了寒气,尤其是在夜里,住在汽车大厢的战士,风不停地将蓬布卷起来,钻到本来已经就冷得象冰窖的大厢板里,将官兵又一次又一次冻醒,但官兵不畏严寒,严守在各宵禁点。

据当地军警部门通报,前不久在这里发生了回族大规模的暴乱事件,在暴乱发生后,当地政府和驻军迅速作出了反应,依托有限力量平定暴乱。同时,也发布了戒严令。我们部队主要是执行守点和执行宵禁任务。在部队到来之前,暴乱使当地驻军和警察都有一些伤亡。61师作为全军首批应急机动作战部队,进驻西宁执行维稳任务,代号为蓝盾行动。当时事态发展是非常严重的,部队到来之后,当地骚乱者得知来执行任务是一支应急机动作战部队时,他们便有了收敛,大规模的骚乱逐渐减少。

全团各营连按照分工,把守街道路口。当时,西宁市区人口仅有十多万,而部队除了我们师,还有56师,共29000人,应该是兵临城下,火药味很浓。随着部队日常巡逻与警戒,骚乱事件日趋得到平息。社会治安形势逐步好转,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得有效恢复。在西宁维稳的三个多月时间,通过接触城市搜索、巷战科目,使部队在整个平暴制乱中得到进一步锻炼,部队战斗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力地打击了暴乱分子的嚣张气焰,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当年12月底,部队奉命结束任务,回撤至原营房驻地天水市甘谷县。此次执行西宁维稳任务,使自己又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积累了处置特殊情况的经验。

(未完待续)

  成科峰,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人,曾在宁夏、内蒙、陕西、青海、新疆、陕西、云南、甘肃等省区执行过军事演习、维护社会稳定、老山作战等重大军事任务,从戎24载。转业地方工作后,担任过市直部门科长、副支队长、纪委书记、一级调研员等职。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理论研究、学术文章、散文、新闻报道近百篇,曾担任中国劳动保障报特邀新闻记者。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