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在时光的流转中,立夏节气翩然而至,它作为夏季的开篇,总是有着人们对夏日的诸多期待与好奇。俗话说,“上午立夏凉飕飕,下午立夏热死牛”,更是为立夏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那么,今年的立夏究竟在何时?又是否真如俗语所言,会酷热难耐呢?

2025年立夏时间为,5月5日13时56分57秒 ,农历四月初八 。从时间节点来看,属于“下午立夏”。这句俗语是古人对气象和农事的深刻洞察,意思是说,如果立夏在上午到来,那么整个夏天可能会相对凉爽;
而如果立夏,在下午到来,那么整个夏天,可能会非常炎热。“凉飕飕”和“热死牛”采用了夸张的表述,生动展现夏天温度的不同变化。
不过从现代科学的视角分析,夏季气温,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共同作用。太阳辐射,是地表热量的主要来源,立夏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接收的太阳辐射,逐步增多,气温呈上升趋势。

大气环流,如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位置和强度,对我国夏季天气,有着关键影响。当副高势力强劲且位置偏北时,南方地区可能受其掌控,出现高温闷热天气;北方地区,则可能因冷暖空气交汇而降雨。
此外,地形地貌,也会对气温产生作用,比如盆地地区,热量不易散发,夏季往往更为炎热;山区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
虽说“上午立夏凉飕飕,下午立夏热死牛”这一说法,是古人长期生活,和生产经验的结晶,但从气象学角度而言,其科学性存在一定局限。

以2024年立夏为例,当年立夏时间为5月5日8时09分51秒,属于上午立夏,然而夏季部分地区,依旧出现了区域性高温天气。由此可见,立夏时间与夏季气温之间,并非存在绝对的因果联系。
还有一种类似的说法,以农历月份为标准,立夏若在农历三月为“早”,农历四月则为“晚”,2025年立夏在农历四月,属于“晚立夏”。从历史数据统计结果来看,晚立夏年份后续一段时间,出现高温天气的概率,相对偏高,但这仅仅是概率上的一种趋势。
立夏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标志着季节的更替。此时,北半球随着太阳,高度角的抬升,昼长夜短愈发显著,气温回升,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开始北移。

中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 - 20℃上下,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迈入夏季,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才刚刚进入春季。
立夏过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华南进入前汛期的盛期,暴雨及冰雹、短时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多发,而华北、西北等地区仅气温上升较快,降水却不多。
所以,今年立夏,在5月5日下午,按照民间说法,今年夏天或许会比较炎热。但气温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仅仅依据俗语来判定。
我们在关注天气变化的同时,也要做好应对不同天气的准备,以平和的心态,迎接夏日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