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童子”“五斗先生”“东皋子”,哪一个才是真实的王绩?

湘水余波 2022-12-11 13:37:04

每一个诗人都是一个有趣的灵魂,他们特立独行,他们卓尔不群,给世间增添了几许颜色。

今天来认识一个有趣的人,王绩。

王绩出生于公元589年(有一些说法是出生于585年),去世于644年,他一生经历了两个朝代,隋与唐,而隋唐是前承魏晋,后启宋元。所以隋唐的文人多魏晋遗风。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祖籍绛州龙门,也就是今天的山西河津县。他是一个少年成名的天才,在11岁时游历长安,拜见当时的权贵大臣杨素,被在座的称为神仙童子。

他曾在两朝出仕,又在两朝都辞官,最终隐居于家乡的东皋山,自耕自足,自号“东皋子”。他还是唐代有名的天才诗人王勃的叔父。他的这个字是他自己取的,古人取得名与字一般都会有相关性,且大多数都是正相关。比如我们熟知的三国人物,曹操,字孟德,诸葛亮,字孔明,周瑜字公瑾,都是名与字意义接近,但是王绩的名与字却是负相关性。他名绩,字却为无功,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他的叛逆之心。

史书记载,王绩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他的诗为文易懂但不浅显,文字质朴却不低俗,情趣高雅,有魏晋风骨。律诗起源于六朝,成型于隋唐,而王绩被公认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

王绩的轶事很多,我们来了解其中一二。

唐高祖武德初年,王绩因在前朝为官的原因,被朝廷征召,待诏门下省。他的弟弟王静问他:“待诏的感觉怎么样,快乐吗?”他回答他的弟弟:“待诏的俸禄微薄,境况萧瑟,但是每天的三升美酒,这是让我唯一值得留恋的。”这句话后来传到了他的顶头上司江国公陈叔达的耳中,特地批示道:三升美酒还不足以留住王先生,将他的供应量提高到每天一斗。这个故事后来被后世传为美谈。而王绩也被人称为“斗酒学士”。

但是他是一个不为自己的酒量而满足的人,或许是口袋有钱了,或许是官家的供应量增加了,导致了自己的酒量也增加了。于是给自己写了一篇自传体小文章,也就是前文提到过的《五斗先生传》。

五斗先生传

有五斗先生者,以酒德游于人间。有以酒请者,无贵贱皆往,往必醉,醉则不择地斯寝矣,醒则复起饮也。常一饮五斗,因以为号焉。先生绝思虑,寡言语,不知天下之有仁义厚薄也。忽焉而去,倏然而来,其动也天,其静也地,故万物不能萦心焉。尝言曰:“天下大抵可见矣。生何足养,而嵇康著论;途何为穷,而阮籍恸哭。故昏昏默默,圣人之所居也。”遂行其志,不知所如。

这篇小短文,描写了一个嗜酒而游戏人间的人。只要有人请他喝酒,不管什么身份,他都欣然前往,并不醉不归。醉了之后还经常幕天席地,而醒来之后又依然如故。他的酒量经常一饮就是五斗,所以自称“五斗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在醉与醒之间徘徊的人,看透了世间一切,也看淡了世间一切,万物不萦于心而随心所欲。

有的人是借酒消愁,有的人是借酒避世,“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一枕秋风梦初回,三世春梦九转生。”在看透之后,做一个清醒的人是痛苦的,所以既然不想要痛苦,何不在微醺中觅得短暂的快乐!

王绩并不是一开始就立志于做个酒鬼,在他年少时,也曾有过雄心壮志,也曾想过建功立业兼济天下。在他晚年的一首写给友人的诗中可以看出,《晚年叙志示翟处士》

明经思待诏,学剑觅封侯。

弃绢频北上,怀刺几西游。

但是是什么又让他几度辞官,沉醉于美酒呢?

我们同样可以在这首诗中可以找到答案。

中年逢丧乱,非复昔追求。

失路青门隐,藏名白社游。

在经历了改朝换代,又经历了战乱离合,王绩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的追求已经从俗世繁华转换到寄情山水,藏身草野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又回到了他的家乡,回到了家乡的东皋山畔,做一个樵青山,渔白水的世外方人。

王绩的诗,最有名当属《野望》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首诗就是作于他晚年隐居家乡东皋山的时候,在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虽然隐归,但是对隐归的生活也有一些不满。“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作者在感叹没有相知相识的好友,可以一起分享内心的世界,只能去神交伯夷叔齐那些古代的隐士。

一个被人称为“神仙童子”的天才少年,也曾梦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在理想破灭之后选择了诗与酒的归隐生活,却又因不被人所理解所了解感到内心无比的愤懑,这就是王绩。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