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笔记自序

三棱心爱文学 2024-08-11 00:35:05
经过一个多月努力,【三棱心解道德经】结集编辑完成,取名为《道德经学习笔记》。本文为笔记自序——据说,有一年某地的公务员考试题中有一道是“1+1=?”这道题估计自从你背上小书包当上一年级小学生的那一天起,考卷中都不曾再出现过。但是,当这道题出现在有可能步入仕途的几百名年轻考生的面前的时候,这些学富五车、甚至学贯中西的后备官僚,差不多都懵了。结果是什么答案都有,甚至有的考生给出的答案是:领导想要什么答案,我就给他什么答案!令批卷的考官哭笑不得。 所以,人这种动物奇怪得很,有时会把复杂的问题搞得很简单,有时又会把简单的问题搞得很复杂。 《道德经》也是如此,作者老子都已经明确地说了:“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可是两千多年来,学习研究者多如牛毛,像猜谜一样搞得不亦乐乎,也没一个人真正搞懂谜底到底是什么?笔者浅陋得很,我“猜”的谜底就有点类似“1+1=2”的那种感觉,所以,当我在网络平台头条号上分享我的心得时,就有人隔空指着我的鼻子骂道:简直是胡扯!七窍通了六窍!再悟一万年你也悟不透老子的“道”是什么……因为我的“谜底”,和大多数人想象的、以为的、用毕生心血解出来的、奉为人生圭臬的那个说都不能说,说出来就不是“恒道”,万物的生母,世界的主宰,为人处世的标准、标杆和标尺,相差得太远了。 我认为,老子的《道德经》其实就讲了三个道理—— 一是,人之于世界,就是“盲人摸象”。我们永远摸不到世界的真相,但是我们还要永远摸下去,因为只有不停地摸,才能更接近于真相,所以要学会“与物和”; 二是,个人对于社会,就是“社会人”。一个人,不可能孤立于社会群体之外,你对人们做了什么,人们才能给你什么,所以要学会“与人和”; 三是,自己的内心,就是“一面镜子”。镜子质量的好坏、干净的程度、是否平整,关乎你会反映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和社会,也关乎你给世界和社会一个什么样的反馈,所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这不就是我们现在还在讲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吗? 是呀,一点没错,在我看来,老子所讲的内容,就是直到现在我们还津津乐道的所谓“三观”。我认为的“道”有三层含义:首先是认知对象,就是你之所以形成世界观的参照物;其次是处世之道,就是你之所以立足于社会的生存能力;再次是为人之道,就是你提升“与物和”“与人和”能力的心境塑造。就这么简单,完全符合老子“甚易知、甚易行”的标准。尽管我理解得很简单,但我觉得挺有用,比历来的传统解读对“道”的神化、虚化、玄化,要有用得多。所以,该笔记的读者朋友,千万不要认为我理解得浅陋,错过了我所分享的有营养、有价值的美味!
0 阅读:0

三棱心爱文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