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中柬正式签署5项协议,为德崇富南运河项目按下“启动键”,一举粉碎此前甚嚣尘上的“背刺”谣言。
这份沉甸甸的合同,不仅宣告项目落地已成定局,更彰显两国合作的坚定决心。在此之前,该项目在舆论场中,屡遭抹黑。背后那荒诞的风波,恰恰折射出国际合作道路上的重重阻碍。
先看这备受瞩目的德崇富南运河项目。它全长180公里,连接着柬埔寨内陆的干拉省金边港与南侧的白马海港。
双向航道,河道宽达100米,水深5.4米左右。这般规模,足以容纳3000吨级船只畅行无阻。其主体工程,涵盖3座运河交通导航站,以及11座跨河桥梁,总投资预计17亿美元。如此浩大的工程,承载着中柬两国何种期待?
从柬埔寨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次打破困境的关键尝试。柬埔寨尽管拥有海岸线,不过由于其境内缺乏南北走向的大型河流,航运方面,严重依赖着湄公河
可尴尬的是,湄公河在越南入海,柬埔寨的货物运输,不仅要看越南的脸色,还得支付高昂的过路费。据相关数据统计,每年仅运输成本,就给柬埔寨经济造成了数千万美元的损失。
而德崇富南运河一旦建成,柬埔寨将彻底地摆脱对越南出海口的依赖。届时借助西哈努克港,每年节省的运输成本,是相当可观的,这将极大地提升柬埔寨在中南半岛航运领域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从更宏观的区域合作视角出发,该运河是中柬“钻石六边”合作架构下的重要一环,更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的新支点。
它与泛亚铁路中线相互之间形成呼应,一同构建起了水陆联运的网络,将中国云南至泰国湾的物流新通道给打通了。
想象一下,未来中国西南地区的货物,通过这条通道,运往东南亚乃至印度洋沿岸国家,运输时间大幅缩短,物流成本显著降低,这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难以估量。
若再把目光放得更为长远些,一旦泰国的克拉地峡运河得以建成,那德崇富南运河与它相互联动起来,中国西南地区的货物进入印度洋的航程将会缩短1200公里,这种在战略层面所具有的意义,无论怎样去强调都不过分。
不过项目进展并非一直一帆风顺。从2024年8月起,自柬埔寨举办项目奠基仪式之后,美国、越南等国在舆论界便大肆炒作。
他们编造了诸如“中柬关系现变更”“运河项目暂停且撤资”这样的谣言,妄图以此对项目的正常推进造成影响并予以扰乱。
但中柬双方,用实际行动予以有力回击。2025年4月,中柬正式签署了包括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协议、股东协议、投资协议、工程总承包合同和运营维护协议在内的5项协议,这一举措,标志着项目从前期准备阶段,正式迈入全面建设阶段,那些谣言瞬间不攻自破。
这次中柬运河项目的合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也给当下的国际关系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在如今全球化持续深化、广泛且长久发展的时期,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合作与共同获利,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要旋律
个别国家,出于地缘政治等这类私利,企图借助凭借谣言来破坏他国的合作。这种行径,不但目光较为狭隘,而且注定无法达成其目的。
中柬两国,基于相同的利益以及深厚的情谊,在遭遇外界干扰之际,毅然决然地携手并肩向前迈进,为区域合作树立了优良的典范。
相信在以后伴随“德崇富南运河”的建成,中柬两国会获得更多的发展益处,这个时候,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会走出更稳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