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试分数线下降,金融学专业是不是还在走下坡路?原因是什么?

凡尔赛百态 2025-03-22 01:32:07

金融行业里面有一句话,市场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未来怎么样?

或者你毕业后怎么样?没有人确定,只能说是大概率。

今年的复试分数线大幅下降,这一现象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试题的难度显著增加是一个重要因素。

政治和英语一科的题目难度达到了近十年来的最高水平,这对众多考生的得分造成了巨大冲击。

另一个关键原因在于金融专业本身的热度有所下降。

这与近年来金融业面临的整顿与下行趋势密不可分,导致金专毕业生就业市场异常竞争激烈。

即便未来金融业有所复苏,由于存在认知和行动上的滞后效应,报考该专业的热度回升也会明显延后。

当前金专学费普遍较高,部分院校还不提供宿舍,使得前期投入成本不菲。

即使成功考入,毕业后能否找到理想的工作以及何时能够收回读研期间的成本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考虑到当下学生群体普遍追求稳定且倾向于规避风险的心理特点,面对高成本及不确定的就业前景,金专对他们而言吸引力减弱也就不难理解了。

每个行业都面临着竞争压力,尤其是在紧跟时代步伐的金融行业。

掌握一手信息与资源至关重要,二八法则对于多数人而言同样适用。

在金融行业中,如果你的专业成绩优异,持有各类金融证书,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出色的社交能力,那么无论你选择何种职业道路,都会有大量的机会等待着你。

而且在金融领域赚钱以及提升自我的空间也非常广阔。

如果你倾向于传统、稳定的工作方式,对新鲜事物不太敏感,也不特别关心实时消息,那么从事一些金融文职岗位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类工作虽然晋升空间有限,但也能提供稳定的收入和发展机会。

选择加入一些传统行业也是一个可考虑的方向。

在未来至少5年的时间里,金融行业将处于整顿状态,这使得其就业前景变得不太乐观。

这种不适宜就业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整体就业趋势不佳,二是即便能够进入该行业,也难以维持生计。

然而在金融机构内部也存在差异。

银行的情况稍好一些,而非银机构则普遍不适合作为职业选择。

这是因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非银机构极其依赖关系网络,对于没有特殊背景的学生来说几乎无门可入,而银行岗位则更看重专业能力和个人努力,因此仍有一定机会可言。

如果你的职业规划是朝着券商投行方向发展的话,那么可能需要重新考虑,

但如果目标是进入银行领域工作的话,还是值得一试的。

想要在银行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最好是毕业于知名高校(如211或985),因为这些机构之外的金融专业毕业生可能会面临更多难题。

相较于非银单位而言,银行的薪酬水平本身就较低,并且目前正处于降薪的趋势之中。

尽管近年来频繁出现降薪的传闻,但金融行业在整体市场中仍然保持着较高的薪资水平。

即便未来有所调整,其排名也不太可能大幅下降,这一点可以通过与欧美国家的金融行业进行对比来验证。

由于金融行业本质上是与资金打交道的行业,这一特性是无法改变的。

当前许多金融领域的高端人才并非出身于金融专业,而是来自其他领域,如投资银行或量化分析岗位中就有不少原本学习数学、物理甚至是哲学、心理学的专业人士。

这类人才往往具有较强的学术背景和个人规划能力。

从金融行业毕业后的选择非常广泛,几乎每个行业都有从事过金融工作的人存在,并不意味着非金融专业的人士就没有发展空间。

大学应届毕业生缺乏经验和履历支持,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甚至被许多大型企业仅作为临时或兼职员工对待,其使用和解雇的成本都极低。

因此,产生了巨大的供需矛盾,聪明人自然想到了通过解决这一矛盾来赚钱的办法,否则就对不起“金融圈从业者”的身份了。

这背后其实是权力寻租的另一种表现,与古代常见的拉帮结派、卖官鬻爵行为无异,而且在金融圈中发生是非常自然且频繁的,因为其核心逻辑就是“唯利是图”。

唯利二字正是金融的本质和驱动力,而是图则意味着想尽各种办法去实现利益,这难道不就是金融的原罪吗?

所以说,在金融圈内发生这样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

金融行业依旧风光无限,只要有经济活动存在,金融领域必定蓬勃发展。

然而这个行业的竞争也异常激烈,缺乏背景和资金支持的你,只能凭借自身努力拼搏。

同时,要拓宽视野,不应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金融行业更青睐复合型人才。

许多机构开始降低门槛招聘基层员工,随后却要求他们自购产品,并动员亲友购买,待价值被榨取得所剩无几时,便毫不留情地解雇员工。

金融行业的残酷一面尽显无遗,只要能盈利,能完成任务指标,任何手段都可能被采纳。

从事这类工作,其实不需要深厚的金融专业知识,基层金融工作者的专业背景五花八门,金融机构对此并不看重,关键在于销售能力,而非金融学历。

做销售,业绩为王,金融知识与学历若对业绩无益,不过是锦上添花。

不少银行的支行行长虽学历平平,却因拥有资源、关系网和出色业绩而领导着一群高学历下属,这充分说明了金融业以业绩论英雄的现实。

看到众多高学历人才涌入金融机构底层岗位,实在令人惋惜。

这些工作更看重销售技巧而非学术积累,就像让掌握微积分的人去比拼背诵九九乘法表一样荒谬。

而且,在这项技能上,你未必能占得先机,因为速度往往比知识更为重要。

放弃自身优势,投身于不擅长的领域,往往性价比并不高。

相较而言,考公务员可能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长期处于金融机构基层岗位,需要面对诸多令人不悦的事务和巨大的压力,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甚至可能导致抑郁。

在外人眼中看似光鲜亮丽的工作背后,实则是沉重的负担。

无论未来从事何种专业,关键在于能否顺应时代发展,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

这取决于你自己是否具备足够的能力和决心。

须知行业是有周期的,需要有开阔的格局和坚定的决心。

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远比考虑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更为重要。

当然,金融专业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其一,金融专业的可替代性较小,因为它需要经验、人脉和知识,这些都是未来机器无法替代的。

其二,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的格局和眼界也会扩大,人脉积累也会增多,因此越吃香,不会像某些专业那样遇到中年危机。

其三,金融行业的天花板较高,但这需要你有足够的抱负和毅力去实现,也需要机遇的配合。

其四,金融行业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的机会比其他行业多,认识大佬的机会也更多,这对人的思维方式都有益处。

一切最终都归结为个人选择,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分。

如果题主更喜欢生活工作平衡或者只求先能找到一份还可以的工作,那么选择其他专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当下门槛越来越高,如果在资源、学历方面表现平平(非985、两财一贸、QS100硕士),那么学习金融专业的性价比确实不高。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