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事战争上,林彪喜欢运用“围点打援”的战术,这也是他的特点之一。而在平常的生活中,林彪也有很多特点。
比方说他喜欢吃炒黄豆,爱给自己配药,平常吃饭也只吃“老三样”等等。而林彪这些生活习惯,与他在战争中的经历,也是息息相关的。
在早年间,林彪并不是这么有“特点”的一个人。只是因为在革命时期,他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才导致他有了很多特殊的生活习惯。这种习惯,也几乎伴随了他的一生。
林彪为何有这么多特殊的生活习惯呢?他到底经历了一些什么事?
参加革命林彪出生于1907年12月5日,湖北省黄冈人氏。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林彪的家庭生活,相对来说也还不错。
林家先祖有遗训曾说:“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地。”林彪的父亲,也希望儿子林彪可以成为这种一等人。
为此,家庭也曾不遗余力地去培养林彪。在9岁的时候,林彪也进入了私塾读书。在读书期间,他的启蒙老师李卓侯,曾经评价过“林氏三兄弟”说:
“育南秉性聪慧,育英勤奋刻苦,育蓉既聪明又刻苦,日后都会大有出息。只是育蓉性子阴柔,不好把握,是龙是虫,一切全靠他自己。”
这里面说的三个人,分别是林育英、林育难以及林育蓉。他们三个不是亲兄弟,却也都是一个祖辈下的子孙。
而这里面说的“林育蓉”,便是林彪的原名。
有一位好的启蒙老师,林彪的成长也是很快。虽然李卓侯对他的评价很客观,但是这并不能否认,林彪确实是一位优秀的学生。
13岁的那一天,林彪又进入了浚新小学读书。这是一家为了宣传新思想,新文化而建立的书院。而林彪也在此期间,接触到了革命理论。
而林育南和林育英两人,也称得上是林彪革命思想的引路人。等到林彪在小学毕业以后,林育南便把他送入了武昌共进中学继续读书。
1923年,他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在林育南的帮助下,于192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以后,他便成了一名共产党的党员。
林彪在青年时期,最喜欢的一句诗句是:“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这句诗,也是他心怀远大理想的象征。
1925年11月1日,陈独秀和毛主席联署,通过中共中央委员会发布了一道通告,通告上要求,各地的党派人士,都要选出一些人,去黄埔军校参加考试。
林彪也对这个号召很感兴趣,于是,他便想弃笔从戎,不再继续读书,而是选择去报考黄埔军校。
这也并不是一件小事,林彪思来想去,就找到了他的两位哥哥,想要听听他们的意见。林育南十分认真,他语重心长地对林彪说:
“我认为你的思想很正确,中国的革命事业,离不开军事上的支持。在未来的这些年里,共产党会需要大量的军事人才。你走上这条路,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林彪受到了哥哥的鼓励后,内心的信仰也越发坚定了。他对林育南说:“大哥,你放心。此去黄埔,投笔从戎,我一定好好干,不为人龙,便人虫。”
在林彪的努力下,他考入了黄埔军校四期,也是在这个时候,他改名为林彪。林育蓉这个名字,他一直不喜欢。
因为这个名字太过于女性化,林彪从小就很抗拒。他加入了黄埔军校后,又担心会因为这个名字,而遭到同学们的嘲笑,便将自己的育蓉,改成了一个十分阳刚的“彪”字。
于是,他便正式使用林彪这个名字了。
林彪在学校的表现很好,学习成绩也一直很稳定,不上不下。他还会主动地动脑,去研究战术的相关资料。在军校的锻炼中,他的体能也有了十足的长进。
1926年11月,林彪顺利地从黄埔军校毕业,他在国民革命军中担任了见习排长的职务,并参加了北伐战争。
初到战场上的林彪,便表现出了十分惊人的胆识和魄力。在1927年5月间,北伐军与奉系军阀在河南进行了一场战斗。
在战场上,林彪所在的部队打了胜仗,开始向敌军展开追击。
但是达到河边时,敌军通过桥梁退到了另一边,北伐军追击到河边后,却吹响了停顿号。林彪十分不解,他找到了连长说:
“敌军溃逃,我们已经追到了河边。为何在这个时候,突然又停止了追击?”
连长并没有苛责林彪多事,而是耐心的和他解释说:“上级交代的新命令,我们不能孤军深入,以免遭到敌人的夹击。等到后方支援部队赶上,我们再去追击敌军。”
林彪对于这个解释非常不满,他据理力争的说:
“战机稍纵即逝,战场上更是瞬息万变。身为指挥官就要独断机行,如果敌军把桥梁炸断,或者在北岸设立好防御阵地,我们再追就已经晚了。”
连长听完,还在犹豫当中。而林彪则大喊冲锋,带领手下的一个排便向北岸冲去。其余的部队也尾随其后,直接冲过了桥梁。
在北岸的奉系军阀,还没来得及设立好防御阵地,便被北伐军击溃,纷纷缴械投降。
这场战斗获得了大胜,林彪俘虏了800多人,也因为这次功劳,他从排长升为了连长。
1927年8月,林彪又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军的作战失败后,林彪便跟着朱德元帅,陈毅元帅,一起进行着革命的事业。
最早发现林彪军事才能的人,就是朱德元帅。在战斗中,林彪有过失利,也立下过不少的战功,朱德元帅对他颇为器重,便很快的将他提拔了起来。
1928年3岁,林彪便升为了营长。井冈山会师以后,毛主席也发现了这个军事人才,没多久,林彪又被升为了团长。
1929年间,年仅22岁的林彪,便与伍中豪、黄公略并称为毛主席麾下的“三大骁将”。这个时期,林彪也被升任为第一纵队的司令。
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林彪也逐渐成长为一名重要的军事领导。林彪也紧紧地依靠毛主席,更是深受其器重。
但是在革命艰难的那段日子里,所有人都对红军未来不看好。林彪在1929年的年底,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念贺信,在信中,林彪毫不避讳地问道:
“我们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于是,毛主席的一番著名言论诞生了。他给林彪回复的那名信,便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题。
在信中,毛主席现实批评了林彪的悲观情绪,又鼓励了他要积极的面对革命事业。在信中,毛主席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它是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上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上巅远眺东方己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红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在毛主席的鼓励下,林彪又找回了坚持革命的信心。他南征北战,又立下了无数军工。
在1932年间,林彪便已经与当时的彭德怀元帅齐名,成为了十分著名的一员将领。
长征过程中,飞夺泸定桥的先锋部队,便是林彪手下的人马。奇袭腊子口时,也是林彪指挥部队,打出的一场精妙绝伦的战争。
这两场战役,都对共产党的未来走势非常重要,林彪也彻底的打出了“常胜将军”的威名。
在抗日战争的初期,共产党的部队打得很艰难。日军武装先进,补给充足;而八路军条件很差,还要面对国民党的侵扰,在初期作战中,吃过很多的亏。
1937年9月25日,林彪的部队,在平型关地区,伏击了日本最为精锐的一支部队,就是板恒征四郎的第五兵团。
这是日军的主力部队,他们武装精良,作战经验丰富,共产党在与其的战斗中,失败过很多次。
但是在林彪的指挥下,著名的“平型关战役”爆发。林彪利用了地理优势,集合兵力,给日本侵略者打得措手不及。
部门的飞机和大炮,都被地理位置限制得很难发挥威力。
在白刃战中,战士们悍不畏死,将日本侵略者杀得丢盔弃甲,这支日军,更是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从此以后,日本侵略者无法战胜的神话,便被林彪给打破了。
本该如日中天的林彪,却在这场战役后发生了意外。在指挥作战时,林彪又累出了不少的毛病。
比方说神经衰弱、长期失眠,因为用脑过度,他的身体都产生了很大的损伤。
好在战役取得了胜利,休养了一段时间后,林彪的身体也恢复了不少。但是没过多久,又发生了更为严重的事情。
日本侵略者被打败以后,林彪的部队缴获了不少物资。1938年3月间,林彪穿着日本军大衣,骑着从日本那儿缴获的战马,正开心地奔驰在路上。
阎锡山
不知不觉之间,他跑到了阎锡山的势力范围之内。一名守卫的士兵,还以为是日本军官在活动,他便开枪瞄准,对着林彪就是一枪。
阎锡山士兵误开的一枪,却差点要了林彪的一条命。子弹从前胸进去,从后背出来,林彪重伤当场昏迷,警卫员赶到后,急忙将他送到了医院进行治疗。
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不好,没有人敢在前线给林彪做手术,害怕一不小心,就让这位刚刚立下大功的将军,死在了病床上面。
无奈之下,林彪被飞快地送往了后方医院,进行了全面的治疗。
情况危急之下,林彪被送到了后方。经过及时的抢救,他的命是保住了,但却让脊髓神经出现了问题。
此时的林彪还不知道,这个病,给他带来了一生的影响。
毛主席对于他的情况也非常担心,因为在治疗过后,林彪的身体状况急速下降,各项指数,都已经低于了正常人的水准。
为了能让林彪更好的接受治疗,毛主席便将林彪送到了苏联的医院,希望能将他的身体调养好。
但是经过苏联的治疗,林彪还是没有什么起色。他的生活习惯和饮食,都发生了截然不同的转变。
林彪变得对温度特别敏感,在洗澡时,水温要在属于他的“标准数值”,一旦过了这个温度,他就会变得非常难受。
甚至刷牙时,也不能用太凉太热的水,而是要把温度控制在40度。
不仅如此,林彪还非常的怕风,只要被风吹得太厉害,他就会出得一身大汗。而且在肠胃上,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他在饮食中也不能吃得荤腥和油腻。
在初期,这些症状还并不明显。苏联治疗一段时间后,林彪又回到了国内,继续进行着革命事业。接连的战斗,又让他的身体变得更差了。
林彪在东北作战的期间,更是累积了一身的伤病。他的失眠症越来越重,肠胃也变得更不好了。
在这种折磨下,有一名东北老乡,给林彪出了一个土方子,就是给他吃“炒黄豆”。
没想到,这个方子还真有效。林彪吃起炒黄豆来,肠胃的毛病还真缓解了很多。
于是,他便将炒黄豆当成了自己的零食,行军打仗之时,也一直在不停地吃炒黄豆。
同时,林彪还喜欢自己看医书,自己配药吃。他自己给自己开了不少的药,但是这个东西,也不是能随便吃的。
据说林彪在东北期间,因为吃错了药,导致情况更严重了,甚至还出现了精神问题。他在吃完药以后,便在冰天雪地里狂奔,还是警卫员强拉着,在没有让他走丢了。
等到战役更紧致时,林彪干脆也不治了。因为辽沈、平津战役期间,局势实在是太紧张了。
林彪害怕出现什么问题,便一直忍着伤病,和国民党的王牌部队开始较量。
一打起仗来,林彪还真就忍住了病痛。随着接连不断的大捷,国民党的部队溃败,他一路打到了广西,将白崇禧也歼灭于衡宝地区。
等到全国局势稳定以后,林彪的病越来越重了。
1950年9月,林彪再次被送到苏联治疗和休养。一直待了一年多,他才从苏联返回了中国。
在1953年期间,林彪的病也越来越怪,越来越重。林彪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但是在平时的生活习惯上,需要注意的地方就太多了。
林彪怕冷、怕热、头痛、腰痛、失眠、肠胃不好,甚至有时候还怕阳光。当有工作人员,在他身边走得太快时,林彪就会说:
“你走得慢一点,离我远点,风实在是太大了。”
不仅如此,林彪在吃饭上要注意的问题,更是特别多。
他吃青皮鸭蛋,不吃黄只吃青,如果吃馒头,只吃两个小馒头,将他切开,然后放在水里泡。泡湿了以后,再将馒头吃掉。
有一次林彪换了一位国宝级厨师,他的名字叫吴涌根。他每天都做着“老三样”的菜品,分别是白菜、牛肉、馒头。
图源网络
这三个菜的做法也很清淡很简单,白菜就是用水煮,其他的做法也差不多。这位厨师也非常疑惑,他忍无可忍地找到工作人员说:
“我会的菜很多,让我给领导做些好吃的吧!”
在厨师看来,林彪生活得实在是太“简朴”了。每天都吃得这么清淡,就连厨师都有些做得烦了。
经过解释以后,厨师再明白,原来林彪是有一些身体原因,吃不了其他的东西。林彪是一点肥肉都吃不得,一旦吃了荤腥,就会上吐下泻,难受得很久。
甚至连水果,他也是很少去吃。有一次在北戴河,林彪要吃西瓜。叶群急忙让工作人员,将西瓜去皮去籽,切成不大不小的块状。
然后还要用开水冲,再用糖进行浸泡。可是林彪在吃了一口以后,便一口喷了出来,他一边咳嗽一边说:“西瓜太凉……太凉……”
于是,叶群便将工作人员骂了一顿。又让他们马上准备一份,一直到林彪觉得差不多了,这件事才算完成。
吃了一个西瓜都这么难,更不要说其他水果了。经常遇到各种情况,林彪也有些不好意思,但是身体原因,他也难以控制。
林彪有的时候,就会对身边的人开玩笑说:
“眼下和平了,可是这样的生活,让我过得像打仗一样。一点都不轻松啊,甚至还不如打仗呢。”
在余生的岁月里,林彪还在过着如此折磨的生活,也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