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大高速路面塌方事故再次敲响了公共安全的警钟。当前,在公共治理特别是基础设施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误区和不足。智能化创新和治理转型期,技术确实可以减少人为的监控疏漏,但绝不可以成为我们安全感的全部依赖。
新华社照片,梅州(广东),2024年5月2日
5月1日发生的广东梅州大埔县高速公路塌陷事故中,我们看到了一幕幕让人心痛的悲剧,已有48条生命逝去,再次敲响了公共安全的警钟。即便是经济发达的广东地区,仍然发生猝不及防的事故。这反映出当前我们在公共治理、特别是基础设施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在能源电力领域隐患同样存在。
首先,监控和预警系统的失效提醒我们,技术虽然不断改进和升级,但其在当下并不能完全代替人的警觉性和应急响应。在能源电力领域,尽管我们已部署了大量的监控设备和先进的预警技术,从智能电网到远程监控系统,这些技术应用的目的是为了预防故障和灾害。然而,如果这些系统的可靠性得不到百分百的保障,或者在关键时刻无法发挥作用,其存在的价值便大打折扣。正如此次高速公路塌陷事故,即便是在技术先进的地区,监控系统也可能存在覆盖不全或功能失效的问题,技术确实可以减少人为的监控疏漏,但绝不可以成为我们安全感的全部依赖。
其次,事故中高速公路在极端天气后未进行及时检查的情况,在能源电力领域同样应引起足够重视。对于电力系统而言,尤其在当前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的情况下,建立有效的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十四五”以来,我国电力供需形势明显趋紧,最大负荷快速增长,远超有效电源增长速度,在这样的背景下,用电高峰期一旦电力设施在遭受暴风雨、冰冻或其他自然灾害,极有可能发生较为严重的电力事故,建立事前预警、事中应急、事后提升完善的全流程管理机制和业务体系,是预防大规模停电、保障电网安全的关键措施。
再次,高速公路塌陷事件揭示了公共治理中的盲区和不确定性,这在能源电力领域同样适用。公共治理中的盲区往往是由信息孤岛和协作不足造成的。能源部门与地方政府、应急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合作对于提高应对灾害的效率至关重要。电力系统的复杂性和对外部条件的敏感性要求我们在治理结构上增加透明度,加强跨部门的协作和信息共享。比如,气象部门的数据应与电力调度中心实时共享,以预测并防范可能对电网造成影响的恶劣天气条件。
此外,公共安全的最终防线在于人的因素。高速公路事故中的一个教训是,公众可能对基础设施的安全过于自信。技术和管理无论多先进,终究需要人来操作、监督和维护。在电力领域,提高公众的能源安全意识同样重要。能源电力行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意识提升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的基础。通过教育公众如何在电力设备故障或自然灾害中保持安全,以及如何有效地使用电力资源,可以增强社会的整体韧性。
最后,这起事故提醒我们,在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技术和管理的提升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的挑战和条件。电力系统的安全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更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石。只有通过不断的审视和改进,我们才能确保这些基础设施成功应对未来的挑战。
这起悲剧以血的代价告诉我们,无论是道路还是能源电力系统,一方面,对基础设施的安全监管需要相关部门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另一方面,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基础设施的相关设备保持不间断的运维与合理的投资更新,以确保在日常运行和危机时刻都能保护好我们的生活。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和政策层面的挑战。唯有不断强化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管理和应急准备,才能确保重要基础设施能够在任何情况下安全、稳定、可靠地服务于人民。
高速路扁远地方没有路灯,现在造车车灯都LED灯,这种灯天气不好或下雨透光度非常差,
专家(元芳)这事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