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蛇年春节已过,但,一起又一起涉及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事件,令人触目惊心。
当下,不法分子利用未成年人易于轻信他人,风险防范意识差等特点,通过种种诱饵和谎言,对未成年人实施诈骗。
比如,住宁波市镇海区的中学生小王同学,她在“小红书”上看到卖小花仙卡片的帖子,经与卖家一番互动,对方加了她QQ好友,同时发来一家二手交易平台的商品链接及支付账单,又让小王下载某APP,还“手把手”教她如何操作。年轻的小王不知是计,依照对方的“指示”,打开了她妈妈的支付宝,在“生活缴费”中,干净利落地为方指定的账户号,充值了1500元……
坦率说,小王同学还算是幸运的,毕竟被骗的金额不算太大。尤为“悲催”的是,宁波市鄞州区的一位未成年女同学,因为“追星”,在对方的诱导下,把她妈妈手机上收到的微店代付款验证码,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对方,对方正是利用这些验证码,从这位女同学的妈妈银行卡中,瞬间转走了7.8万元。
涉及未成年人电信诈骗案频发,表明网络环境安全的重要性,以及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维护广大未成年人合法利益,严厉打击各类电信诈骗犯罪,网络平台一定要履行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严格保护用户信息,及时查封那些涉嫌诈骗的账号。
未成年人的家长要高度关注孩子的网络行为,保管好自己的银行卡、支付密码等敏感信息,避免让孩子轻易接触到这类有可能导致经济损失的风险点。
学校要积极参与未成年学生的网络保护工作,通过反诈骗宣传活动,提高学生们的防范意识。
各位网友,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