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世杰:方小劲巧,方大道深!医学需要无尽探索

老梁谈养生 2025-04-09 14:32:35

在医术的浩瀚天地里,每一位医者都是那不懈探索的旅人,怀揣着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踏上一场又一场寻找真理的征途。古老的祖国医学,既是科学的严谨,也是哲学的深邃,更是艺术的细腻。它告诉我们,“方小劲巧,方大道深”,每一次诊断与治疗,都是对医术真谛的一次深刻领悟。

“一摸脉,患者所有的问题一览无余。”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玄妙,甚至带着几分传奇色彩,但实则是对医术高超境界的一种描绘。真正的医者,不仅能够通过望闻问切,洞察患者表面的病症,更能触及那些潜藏很深、尚未显露的问题。这种能力,绝非一朝一夕所能练就,它需要经年累月的沉淀,需要师父的引导、点拨,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体悟和磨砺。

“医术是无止境的。”这句话,是对医者最深刻的警醒。疾病与人体,如同大自然中的万物,复杂多变,无穷无尽。医者,需时刻保持谦卑之心,不断精进,方能在这片未知的领域中,找到那一丝丝光明。对疾病和人体的把握,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医者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总结。

在医术的世界里,大方子与小方子,如同剑术中的重剑与轻剑,各有千秋。大方子,如狂风骤雨,气势磅礴,能够一举解决患者体内诸多纷繁复杂的问题;而小方子,则如细雨绵绵,润物无声,往往能在不经意间,化解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困扰患者已久的顽疾。然而,无论是大方子还是小方子,其背后都蕴含着医者对患者病情的深刻洞察与精准把握。

我曾遇到过一位糖尿病并发多种疾病的患者,他的病情复杂程度,让人叹为观止。乙肝肝硬化、萎缩性胃炎、冠心病,还有关节骨病、皮肤病、失眠等一系列症状,仿佛一座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面对这样的患者,我选择了大方子,每付药二三十味,三个月时间,所有问题基本都得到了解决。这并非我偏爱大方子,而是因为在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病情时,只有大方子才能全面照顾到患者的各个脏腑,才能让那些潜藏的问题无所遁形。

然而,医术并非只有大方子一条路可走。十年前,我曾遇到过一位老患者,忽然发现吃什么东西都过敏了。到医院检查,竟然发现了十几种过敏原。患者对此感到既奇怪又郁闷。我给他开了绿豆甘草汤,仅仅两味药,煮水代茶饮,治疗了一周,所有的过敏现象全部消除了。老人逢人便夸药效奇特,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小方子同样能够创造奇迹。

医术的世界,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不断探索的精神。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一摸脉,身体一大堆问题,甚至有的已经开始癌变,但患者本身却没有任何症状,医院体检也一切正常。直到几年后,一些问题才陆续表现出来或被检查出来。对于这样的患者,怎样用药呢?这考验着医者的智慧与勇气。

“一只羊也是赶,一群羊也是赶”

在我看来,如果患者体内存在多个问题,并且各个疾病之间存在着逻辑的冲突和混乱,如果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那么一次性解决,无疑会提高治病的效率。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会忽视小方子的价值。在面对那些病情相对单一、症状较轻的患者时,我同样会灵活运用小方子,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一剂几十味的药,看似全面,实则考验的是医者对脏腑气机运行的深刻理解和对药物性味的精准把握。如何让这些药物在人体内发挥正面的协同作用,而不被那些潜藏的问题所干扰,这绝非易事。它需要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是那种只能在实践中慢慢积累起来的直觉和智慧。

医术,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它需要我们用严谨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患者,用深邃的智慧去洞察每一个病症。它不需要我们夸夸其谈,也不需要我们故弄玄虚,它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的价值,用疗效去赢得患者的信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挫折与困惑,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谦卑之心,勇于面对挑战,就一定能够在医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因为,我们知道,医无止境,只有不断探索,才能不断前行。

方小劲巧,方大道深。无论是大方子还是小方子,都是医者智慧的结晶。它们如同医者手中的利剑,助我们在探索未知的征途中,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医术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简介:梁世杰 中医高年资主治医师,本科学历,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4年,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师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著名老中医陈勇,侍诊多载,深得器重,尽得真传!擅用“商汤经方分类疗法”、专病专方结合“焦树德学术思想”“关幼波十纲辨证”学术思想治疗疑难杂症为特色。现任北京树德堂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新3+3工程—焦树德门人(陈勇)传承工作站研究员,国际易联易学与养生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焦树德学术传承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文化研究会中医药慢病防治分会首批癌症领域入库专家。荣获2020年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仲景医学分会举办的第八届医圣仲景南阳论坛“经方名医”荣誉称号。2023年首届京津冀“扁鹊杯”燕赵医学研究主题征文优秀奖获得者。事迹入选《当代科学家》杂志、《中华英才》杂志。

2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