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硬刚”中石油,关闭中资酒店,外媒辣评:自损式“挣扎”

未央史默事 2025-03-21 03:53:53
前言

现实版农夫与蛇!

2025年3月14日,一向与中国交好的尼日尔突然宣布驱逐3名中国石油企业高管,并扣押了上亿美元的中国资产。

这一举动让中国百思不得其解,要知道我们从修建检出设施,到派出医疗救援队进行支援,一直在帮这个兄弟国家,而且设施们都已经建好,为何此时他要反咬一口。

但是,已经有着先进设备的尼日尔,为何被外媒评价他们是“自损式挣扎”?

友好伙伴

尼日尔是西非的一个贫苦国家,2002年的时候,当时的尼日尔总理决定出售本地石油开采权,期望借此吸引外资,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消息一经传出,西方各国闻风而动,展开激烈竞争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中,中国却创新性地提出了“基建换资源”的合作模式。

这一模式并非纸上谈兵,自提出后,中国企业带着先进的技术,毅然决然地在尼日尔投资了70亿美元,开启了一场长达22年的建设之旅,致力于改变尼日尔的命运。

在建设过程中,中国企业还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工作。

从普通工人的基础技能培训,到技术骨干的专业知识传授,中国企业为尼日尔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

在这漫长的22年里,中国工程师和工人们背井离乡,扎根尼日尔,他们头顶烈日,脚踏黄沙,风餐露宿,克服了无数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

为了修建长达2000公里的尼日尔矿区到贝宁港口石油管道,中国企业的津德尔炼油厂也缓缓升起,甚至在周围开了很多中资酒店。

然而,风云突变,2023年7月,尼日尔国内局势陡然生变,新政府上台后,迅速采取行动,驱赶了以前的旧政府。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新政府随后的一系列操作,却将中尼关系推向了紧张的边缘。

农夫与蛇

在新政府过渡期,尼日尔向中国借了4亿美元,年利率7%,贷款期限为1年,双方签订了详细的贷款协议,白纸黑字,条款清晰明确。

然而,到了还款日,新政府却突然变卦,以“无偿还能力”为由拒绝支付贷款。

不仅如此,他们还进一步提出无理要求,反向中国索要追加贷款。

更过分的是,新政府开始对中资企业下手,威胁要查封中资资产,并要求重新分配石油权益,强行将中石油在当地项目的持股比例从60%压至40%。

紧接着,尼日尔新政府对津德尔炼油厂加征1.3亿美元税款,并要求由尼日尔人接管炼油厂运营。

中资企业秉持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自然不会轻易答应这种不合理要求。但尼日尔政府并未就此罢休,而是采取了更为强硬的强制措施。

2025年3月14日,尼日尔政府下达命令,要求中石油的三名中国高管在48小时内离境。

同时,查封中资企业银行账户,吊销中资四星级酒店营业执照,甚至出动力量暴力控制津德尔炼油厂。

中石油在尼日尔的数十亿美元投资,包括油田、炼厂、管道等核心资产,都被尼日尔政府强行控制。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中国企业面临着巨额损失,4亿美元的贷款协议大概率违约,中资企业银行账户被冻结,现金流瞬间中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根本无法维持。

企业的日常运营陷入混乱,员工工资无法按时发放,项目进展被迫停滞,企业的未来陷入了一片黑暗。

三名中国高管被驱逐后,当地员工由于薪资纠纷与项目进度问题,与中资企业产生了对立情绪。

原本运转良好的石油产业链,从开采到运输再到炼化,全面陷入瘫痪。

自取灭亡

尼日尔国内也因此陷入了严重的燃料危机,加油站排起了长队,民众生活受到极大影响,物价飞涨,社会秩序受到冲击,民生问题进一步加剧。

普通民众在这场危机中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他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对未来充满了迷茫与担忧。

从国际层面来看,尼日尔政府的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国际投资条例,这种公然掠夺他国资产的行径,在国际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

众多国家纷纷对尼日尔政府的行为表示谴责,认为其破坏了国际经济秩序,尼日尔极有可能因此面临国际仲裁与经济制裁。

对此,很多外国媒体表示,没有了中国企业的帮助,尼日尔的情况将会快速下降。

而且这里的人,也很快会步入到战火当中去,也就是说尼日尔的新政府完全是在自寻死路。

不过在这种复杂的局势下,中国企业通过合法权益,拿回本属于自己的财产才是正事。

参考文献

凤凰网财经——2025-03-18《外媒:尼日尔要求三位中国石油高管离境关闭中资酒店》

0 阅读:41
评论列表
  • 2025-03-21 11:04

    好好好,有点意思。

未央史默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