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迈入第四个年头,局势正滑向难以逆转的临界点。泽连斯基近日罕见承认,“由于西方军援严重不足,乌军无法夺回丢失的领土”,基辅或被迫接受停战谈判,但泽连斯基的“最后筹码”却让不少人瞠目结舌。

根据《参考信息》2月5日的报道,泽连斯基要求西方要么允许乌克兰加入北约,要么提供核武器作为安全保障。要知道,自2025年初以来,俄军在顿巴斯、库尔斯克等关键战线持续扩大控制区。瑟尔斯基坦言,2月将是“最困难的时期”,乌军被迫转入防御,甚至从部分战略要地撤退。
此前,乌军试图反攻库尔斯克,却付出近5万人伤亡、2000辆装甲车损毁的惨痛代价,最终未能突破俄军防线。而俄方宣称已控制顿涅茨克大诺沃西尔卡等城镇,战线不断西移。
泽连斯基就是在2月3日紧急听取前线汇报后,一边要求士兵“必须坚守阵地”,一边向西方提出了这个条件。但现实是,西方军援的断供已让乌军陷入“弹尽粮绝”的窘境。美国虽名义上批准了1770亿美元援助,但实际到账仅760亿美元,且以武器为主。北约国家库存见底,德国、波兰等国的炮弹产能难以填补战场黑洞,乌军的“翻盘梦”正逐渐破灭。

战场僵局下,美国是否会继续加大对俄乌冲突的介入成为最大变量。美国宣称“将在慕尼黑安全会议提出停火计划”,核心内容可能是“冻结当前战线”,默许俄军控制占领区,同时向乌克兰提供“模糊的安全保障”。更值得玩味的是,美国还要求乌克兰以稀土矿换取军事援助。
与之相对的是俄方态度同步软化。俄军虽质疑泽连斯基的“不能代表乌克兰”,但仍表示“愿派人谈判”,前提是乌方撤销“禁止与俄对话”的法令。分析认为,美俄默契已现:若基辅接受领土损失,冲突或迅速降温。但这对泽连斯基而言,这个条件是很难接受的,其任内乌克兰已丢失约17.4万平方公里土地,若以战败者身份下台,他将成为乌克兰的“历史罪人”。

为争取谈判筹码,泽连斯基近期频繁抛出“条件”。他先是要求北约派遣20万维和部队驻乌,遭欧洲冷遇后,又转向更激进的方案:“若无法加入北约,西方须提供核武器!”
这一提议直指乌克兰的“历史伤疤”。1994年,乌在《布达佩斯备忘录》中弃核换取安全保障,但随着北约一步步东扩,这个条约已经“明存实亡”,所以,泽连斯基想以此为突破口,使乌克兰重新拥有核武器。然而,拥核计划近乎天方夜谭。不仅违反《核不扩散条约》,更可能触发俄罗斯在伊朗、古巴部署核武的反制,甚至引发全球核竞赛。
泽连斯基的“核要挟”也暴露出西方与乌克兰的根本矛盾。北约既想利用乌克兰消耗俄罗斯,又拒绝为其“火中取栗”。德国、波兰等国虽支持军援,但对派兵参战始终避之不及。美国则试图通过“冻结战线”快速抽身,将乌克兰推向“中立化”,即便北约战后在乌驻军,其“安全保障”也充满不确定性。

俄乌冲突的本质,是大国地缘博弈下小国的悲剧。泽连斯基的“核武器条件”,与其说是解决方案,不如说是对西方背弃承诺的控诉。然而,无论是北约东扩,还是拥核自保,都可能将欧洲拖入更危险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