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历史调查室
美国一纸“年底大选”提议,暂时冻结了俄乌谈判窗口。但俄军攻势未停,1月连夺乌东两大要塞,泽连斯基急拉欧盟“陪绑谈判桌”,却被柏林街头十万反战民众打乱阵脚。欧洲军援持续缩水,这场持续三年的拉锯战正滑向更危险的深渊,谁先眨眼的瞬间,或许就是结束时刻。

当美国特使凯洛格2月1日抛出“年底选举论”时,基辅街头的防空警报正撕裂着寒冬。这个看似无害的口号背后,是华盛顿精心设计的战略陷阱:用选举程序卡住俄乌冲突的谈判窗口,把乌克兰推入又一轮血腥消耗战。
俄军在2025年1月就拿下了325平方公里,进攻速度明显得到了加速。拿下库拉霍沃筑垒区和大诺沃谢尔卡镇后,俄军已经初步完成对乌东战略支点的致命合围。就像拳击手收回拳头只为蓄力重击,俄国防部已公开向军工企业下达“每月交付50万发炮弹”的硬指标。更值得警惕的是,随着白宫对乌军援的彻底断供,无论白宫嘴上说着什么,俄军都会进一步加大进攻力度。

乌克兰当然也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不让乌克兰上谈判桌将是灾难!”则是泽连斯基对此最精准的回应。当美国暗示可能承认别人接替泽连斯基的位置时,他只能死死攥住美欧的衣角,“软磨硬泡”不让这两方同时放弃自己。所以才会有1月的库尔斯克大反击,但糟糕的战绩却让美国更加失望了。
其实这种孤注一掷在基辅街头早有预兆:第155旅成建制逃亡、西部州份出现“兵役黄牛”,都在催促着泽连斯基尽快做出决断,是拼死一搏还是坐以待毙。根据乌克兰国防部内部文件显示,乌军部队缺员率已达38%,新兵训练周期从三个月压缩到三周,瑟尔斯基将军不止一次怒斥新兵心理素质差,不得不将监狱囚犯编入冲锋队。

根据近日美国CNN的报道,柏林爆发了十万民众的反战活动。这戏剧性一幕撕开了欧洲的致命伤:当俄军T-90M坦克碾过顿涅茨克平原时,欧洲民众正在为电价上涨30%不满,他们在为俄乌冲突的付出中损失太多太多了。
因此,马克龙在去年承诺的50万套防弹衣至今也只交付7%,意大利悄悄将援乌预算削减60%,这些数字比任何攻击都更刺痛基辅的神经。
莫斯科方面显然嗅到了欧洲的动摇。俄外长拉夫罗夫2月2日突然抛出“天然气换和平”方案,直击德国工业命脉。这种精准打击让欧盟陷入两难:继续军援可能引爆国内危机,停止输血等于将东欧拱手让人。要黄油还是要炮弹?如果是两年前让欧洲人来选,他们大部分会选择后者,而现在这个答案很可能要逆转了。

据美国SpaceX公司证实,乌克兰在哈尔科夫前线的士兵们,正在用民用对讲机呼叫炮火支援,原因是俄军电子战部队已成功干扰星链信号。乌军的反击也在同步进行,由乌克兰自主研发的“海狸”自杀式无人机,正以每月300架的速度扑向罗斯托夫核电站。
种种迹象表明,双方都在憋大招。俄国防部采购清单中出现大量伊朗制巡飞弹,乌军则获得北约最新火控系统。当冰雪消融的春日来临,这场战争将升级为全球首场算法战争,每一平方公里的争夺,都可能消耗价值十亿美元的智能武器。
这场持续1076天的战争早已超出地缘博弈范畴,成为检验现代战争形态的活体实验室。当美俄欧三方都把乌克兰当作战略棋子时,真正需要警惕的,是那个被各方默契回避的终极问题:如果基辅政权真的在2025年的某一时间段结束,北约下一个“乌克兰”人选又是谁呢?

(文章信息来源:美国战争研究院、CNN、路透社、俄国防部公开声明、SpaceX技术公告、德国《明镜》周刊解析等多方交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