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牧
无媒径路草萧萧,
自古云林远市朝。
公道世间唯白发,
贵人头上不曾饶。

“无媒”意为无人引荐、无人问津,“径路”代指隐者居住的小径。荒凉小径杂草丛生,萧瑟冷清的画面跃然纸上。这句既写实景,又暗喻隐者的生活状态:他远离世俗纷扰,甘愿独居山野,连通向外界的小路都因少人踏足而荒草丛生。一个“萧萧”更添孤寂感,却反衬出隐者超脱尘世的淡泊心境。
---
【次句:云林避世,心远俗尘】“自古云林远市朝”“云林”指云雾缭绕的山林,“市朝”则是争名逐利的朝廷与市井。诗人借“自古”二字点出隐逸传统的历史渊源——山林自古便是高人隐士的归宿,与喧嚣的世俗形成鲜明对比。此句看似写景,实则抒怀:隐者选择栖身云林,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主动与功名利禄划清界限。这种选择暗含对现实的批判,也彰显了隐者精神的高洁。
---

诗人笔锋陡转,从隐者转向对世事的洞察。“公道”二字力透纸背,直指人间最大的真相:无论贫富贵贱,无人能逃脱岁月侵蚀,白发便是时间公平的见证。此句充满哲理,既是对自然规律的总结,也是对世俗不公的讽刺——财富可敛、权势可争,唯独衰老与死亡无人能免。一个“唯”字,将“白发”推向至高地位,成为全诗的灵魂。
---
【末句:权贵难逃,众生平等】“贵人头上不曾饶”前句点明“白发”的公平性,此句以“贵人”为例强化主题。权贵虽能享尽荣华,却无法用金钱权势贿赂时光,白发照样爬上他们的头顶。一个“不曾饶”,以斩钉截铁的语气宣告:在时间面前,众生彻底平等。诗人借隐者之眼看透人间虚妄,既是对隐者超然态度的赞美,也是对追逐名利者的当头棒喝。
---

杜牧以28字勾画隐者风骨,又以28字道破人间至理。前两句写隐者与世俗的疏离,后两句借白发揭示生命的本质。全诗结构精巧,由景入理,从孤寂山野升华到对公平的终极思考。隐者的选择,不仅是逃离,更是觉醒——他看透了“白发公平”的天道,故而能以淡然之心面对浮华。这种超脱,既是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也是对当代人的深刻启示:真正的公平,或许不在人间规则,而在自然法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