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为何对国际惯例说“不”?他说:“我们中国有中国的惯例”

宝宝聊过去 2025-04-06 20:12:44

毛主席时代,我们的国家虽然还不那么富裕,我国的军事实力也没有现在这样强大。但是,就算是在那样的条件下,毛主席依然敢于挑战一切不公平、不合理、不正义的所谓“国际规则”,甚至突破它、改变它。与此同时,西方列强也渐渐学会了怎么“与中国接轨”,如何遵从中国的规矩。毫不夸张地说,让西方世界认识中国,让西方人学会如何与中国接轨,这是毛主席时代的一个鲜明特征。

伟大领袖毛主席

许多时候,“国际惯例”、“国际规则”很大程度上就是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惯例。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特别不守规矩的国家,同时又是把“国际惯例”、“国际规则”叫得最响的国家。

美国参与并主导了大多数国际规则,因此,当今的国际规则很大程度上都体现了美国的意愿。

这样的国际规则明显带有美国的属性,其特征就是:美国可以有选择地应用国际规则,有利于美国则积极“接轨”,不利于美国则“脱轨”。

比如,美国曾经无视国际规则,他们竟然采用绑架的手段,将一个主权国家的总统抓到美国去审判。

1986年,海牙国际法庭开庭审判“尼加拉瓜政府控告美国支持游击队反政府仲裁案”,判决结果是美国败诉。可是,美国代表竟然当场撕毁海牙国际法庭的判决书;联合国要求美国停止制裁古巴,并连续20次通过决议,可是,美国根本不予理睬,照样对古巴进行经济、贸易和金融封锁,时间长达50多年;美国屡屡违背国际贸易规则,动辄就对他国进行贸易限制、单边制裁。更离谱的是,到了这个时候,美国人的依据不再是什么“国际规则”,而是美国的“国内法”。美国把“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是彻头彻尾的霸王逻辑,强盗逻辑。

毛主席是如何蔑视所谓的“国际惯例”的?

毛主席经天纬地,一身胆气,他曾豪言要“砸烂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这“旧世界”不仅包括旧的思想、旧的统治阶级,也包括一切不合理的秩序和规则。

从毛主席工作和生活上的一些细节上,我们就能够看到毛主席对陈规陋习的憎恶和藐视。

毛主席说:我不与国际接轨!毛主席的霸气:我就不按“国际的惯例办!”

从生活细节到基本国策,就是为了改变旧世界、旧规则!

这些年,有一句经常被人提起的话:叫做“与国际接轨”。可是,在毛主席时代,这句话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也是不可想象的。以毛主席的王者霸气性格,他根本就不按世界规则行事,按现在的说法就是:“不按常理出牌”。

那时候的中国,虽然遭到帝国主义集团的长期封锁,但毛主席却教会了西方列强,怎么学会“与中国接轨”,又怎么“百鸟朝凤”,众星捧月地涌到北京来“与中国接轨”。红色中国改变世界,成了毛主席时代一个火红的印记!

冷战时期的“世界惯例”和“国际接轨”,实际上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主导建立的秩序,在国际交往中处处遵从“国际惯例”,实际上就是屈从美国的“奴才”。但是,只有毛主席不理美国这一套,蔑视以美国主导的所谓“国际惯例”。像毛主席这样经天纬地,充满了志气、豪气、大气、骨气、傲气、霸气、才气、勇气、正气的人,怎么可能接受这种秩序和规则约束呢?他老人家从骨子里,就蔑视这些所谓“世界惯例”,也在挑战和颠覆旧世界的秩序和规则。

从以下几个毛主席的做法和参加外事活动的细节,就足见一斑了。

1,中国的28响礼炮

英国最大战舰装有21门大炮,全部放空便是最高礼节。所以世界礼炮的鸣响,通常为21响,这是世界惯例。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开国大典前夕,周恩来总理去问毛主席:“礼炮应当鸣几响呢?”毛主席沉思片刻说:“就鸣28响吧!”开国大典时,用54门大炮,齐鸣28响。开国大典的礼炮声,为何不遵从“世界惯例”?为何没“与国际接轨”?或许,这就是毛主席奉行“独立自主”,“不按国际惯例办事”的一个答案。

1956年9月30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在北京机场迎接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总统苏加诺一行。

2,1956年,毛主席会见印尼总统苏加诺。罗瑞卿看到毛主席穿一双棕色皮鞋,便说:“主席,你还是换一双黑的吧”,“按照国际惯例……”

毛主席打断罗瑞卿的话说:“为什么要按国际惯例呢?”,“我们中国人要按中国的习惯穿。”

1972年2月,毛主席在北京中南海菊香书屋接见了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松。

3,毛主席就在书房接见外宾

按“国际惯例”,国家元首间的会见,那自然要有正式场合和正式宴席。可毛主席自1966年8月起,几乎都是在他的书房里,接见来华的各国元首和外宾。特别是1958年8月1日,赫鲁晓夫初次访华,毛主席就是在游泳池边,穿着泳裤,披着浴袍跟一身正装的赫鲁晓夫见面的。毛主席在与国际交往中,所贯穿的一条清晰线条就是,十分讨厌和不拘泥“国际惯例”,这绝不仅仅是穿衣、穿鞋等生活细节这么简单,他老人家的真实想法,就是要从这些开始,逐步打破旧世界、旧秩序,建立一个新世界、新秩序。要做到这样,就不能拘泥于“国际惯例”,就要有自己的一套。

11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