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有些父母存在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父母的偏心经常导致很多问题,兄弟姐妹之间也常常因为父母的偏心存在矛盾隔阂。
上海的刘女士就深受其扰。
她的妈妈十分重男轻女,将拆迁的4套房产全部给了儿子后,为了不拖累儿子,又异想天开的想要去女儿租的老破小养老,简直刷新了世人的三观。
那么刘女士最终的抉择如何,她是否会同意母亲的做法呢?
从小生活在重案轻女的家庭里受尽委屈刘女士是一名上海人,有一个比她大十几岁的哥哥。她的母亲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常常把“儿子才是自己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挂在嘴边。
在家庭生活中,刘女士的处境十分卑微,先前还有疼爱她的父亲。自从父亲去世后,她在这个家里的地位更加一落千丈,母亲说一不二,处处向着哥哥,吃穿用都紧着儿子先。
对待女儿则是非打即骂,几乎没有什么好脸色。
刘女士的哥哥在母亲的影响下,养尊处优,也不会正眼瞧自己的妹妹。
哥哥的学习成绩很好,更增加了母亲骄傲的资本,而妹妹学习成绩一般,于是在妹妹上初中后,它的母亲王老太就提出了让刘女士辍学打工的想法。
“你学习成绩不如你哥哥,我们家庭条件你也知道,要供你们两个孩子上学,实在困难。现在你也长大了还不如早点出去打打工挣点钱补贴家用。”
听到母亲这样说,刘女士委屈不已。她已经很努力的在学习了,只是还没有达到优等生的标准,她也想像哥哥一样考个好大学,但是眼看就没机会了。
她明白,她的母亲一向说一不二,她认定自己以后会嫁人,所以在女儿身上花多少钱都是浪费。
没有办法,刘女士只好同意了母亲的要求,小小年纪就去饭店等地方打零工。由于年纪小,再加上初中没有毕业,刘女士在打工的过程中吃尽了苦头。
人们常说:“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
原生家庭的不公平,让成年后的刘女士,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嫁人上,她希望自己能找到个好婆家,吃穿不愁,幸福快乐的生活下去。
但是没有等来解救她的白马王子,迎接她的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实本分男人。她被她的爱和真诚打动,于是心甘情愿的和他走入婚姻的殿堂。
刘女士的丈夫家境并不好,甚至结婚时也买不起一栋房子,于是夫妻俩只能租住在一家50平米的老破小里。
一开始夫妻俩日子过得虽然算不上富裕,但是两个人赚钱足够生活花销。
后来,刘女士的两个儿子相继出生,再加上年老的公公由于需要人照顾,也搬来一起住,生活空间日益狭小,日子也过得紧巴巴。
刘女士原以为生活就这么平静的过下去,可一个“不速之客”让她又重新陷入苦难中。
与哥哥的生活状况形成鲜明对比作为刘女士的哥哥,和妹妹的生活简直天壤之别。哥哥由于从小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最终考取了一个好的大学。
毕业后,刘女士的哥哥被分配到国企工作,单位还给他分配了房子,坐实了传说中的“铁饭碗”。工作轻轻松松,每个月拿着较好的福利收入,生活过得很是滋润。
不久后,哥哥娶了一个和自己各方面都十分匹配的女孩子为妻。生活幸福美满,家庭富裕。
可以说刘女士的哥哥已经过上了很多人梦想的生活,但是上天的眷顾远还没有停止。
刘女士娘家的房屋赶上拆迁,按照政策,刘女士的母亲可以得到两大两小四套房子,难以想象,这四套房产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是多么价值连城。
令人没想到的是,刘女士的母亲未曾和兄妹二人商量,一口气将四套房产全部过户到儿子名下。
女儿不解的问“妈,咱家分了四套房子,你竟然全都给了我哥,我也是你的孩子啊,况且你也知道我生活困难,哪怕你留给我一套最小的,我也不会这么心寒。”
母亲王老太却直接了当的说:“你都嫁到别人家了,要什么房子,要房子给你婆家吗,我早说过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
刘女士在心里暗自委屈,这么些年,她的母亲一直没有变,她的眼里只有儿子,仿佛自己是捡来的一般不被带见。
如果自己生活富足也就不会介意这么多了,但偏偏自己活得水深火热,好不容易迎来一次可以改善全家生活水平的机会,却没想到根本不属于自己,或许她本就不该奢望。
母亲如此,哥哥亦是如此。他心安理得的享受着母亲王老太给与的房产,并未主动提出分给妹妹半分,尽管他已经拥有了足够多的财富。
洞察到亲情冷淡的刘女士不再心存奢望,从此在心里默默地和母亲和哥哥划清界限。
“他们的是他们的,我的是我的。我不再期待他们从把他们的分给我,从此以后,我只专注于自己的小家,熊困潦倒我都认。”
谁知,就在刘女士暗下决心后不久,一件事的发生直接冲击着她的底线。她本不想和母亲和哥哥撕破脸皮,但是他们的做法,简直过分到令人难以忍受。
母亲贸然前来要女儿给她养老那天,刘女士正在一边给两个即将要上学的儿子做饭,另一边又在照顾生病的公公。
她整日得不到休息,由于家里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刘女士迫不得已辞掉了工作,养活现在一家五口的重担全部落在刘女士的丈夫身上。
一个月下来,就算是省吃俭用,也得需要四五千块钱的固定开支,而刘女士的丈夫从事的是一般的体力工作,赚的都是辛苦钱。
对比刘女士的哥哥,这四五千元仅仅是做为家里支付保姆的开销。此时的哥哥功成名就,年收入高达七位数,家里住的房子是有名的高档小区,开的车也是豪车。
刘女士的母亲有一段时间一直住在哥哥那里,体验了一把有钱人的生活,也享受过被保姆照顾的滋味。
但是好景不长,王老太毕竟出身农民,生活习惯节俭,卫生方面也没有很讲究,而她的儿媳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从小家庭富裕吃穿不愁,这些都无形之中增加了婆媳矛盾。
儿媳妇儿表面上不说什么,但是王老太心里明白,儿媳瞧不上自己,“背地里不知道怎么和儿子说想办法撵我这个老太婆走呢。”王老太心里想。
索性,她自己提出搬走,也是给自己留个体面。但是王老太70多岁了,能去哪里呢?这个时候她想到了自己的女儿,女儿不是外人,肯定会收留自己的。
没有提前给女儿商量,王老太简单收拾了下姓李就前往了女儿家里。敲开女儿家门的那一刻,刘女士望着大包小包的母亲,心中充满了诧异。
还是王老太先开的口:“我搬来和你一起住,你哥和嫂子工作忙,顾不上我,我不想给她们添麻烦。”
刘女士十分费解,“哥哥那里不是还有保姆照顾吗?况且我这里这么小的地方,本身就已经够挤了,你来了也住不下啊!”
可是王老太不依不饶,见女儿不想留自己,立刻就拉下脸来:“总之你去想办法,我是你妈,你有责任给我养老。”
刘女士也不甘示弱:“哦,养老的时候你想到还有我这个女儿了,当初分房子的时候你怎么想不到呢!”
两人越吵越激烈,刘女士铁了心不做逆来顺受的羔羊,她明白她的母亲就是想要榨干她,于是一口拒绝并表示没有回旋的余地。
见母亲执意不走,她给哥哥打去了电话,要求哥哥来把母亲接走。
王老太最后还是回到了哥哥家,但是她嘴上并不善罢甘休,口口声声说要起诉刘女士。
王老太从女儿家走后,四处像亲戚朋友传播:“女儿不孝,不给我养老,就是个白眼狼,真是白养她这么大。”
一开始大家都很同情王老太,但是当得知事情的真相后,亲戚朋友纷纷指责她不该这样压榨女儿。
“凭什么儿子就能享受荣华富贵,女儿就得当牛做马。”“做你的女儿,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
最终王老太迫于亲戚朋友给的舆论压力,放弃了起诉刘女士。
结语儿子和女儿都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理应享受到父母同等的爱和关注。
传统上“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儿子才能传宗接代”的旧思想早就应该摒弃了。女性在这个社会上,同样会创造价值,我们不应该按性别来下定论。
如果想让子女从心底敬重并且孝顺自己,那就应该做好长辈的榜样。
因为人心都是相互的,任何关系都是如此。如果一方丝毫不想付出,却一味地向对方索取,那么这段关系早晚会面临失衡,就像文中的刘女士和王老太。
如果王老太从小对儿子女儿公平对待,房子子女平分,相信刘女士也不会不赡养她的母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希望我们都能明白这些道理。
作者:兜儿编辑:夜雨声烦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