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类便不曾停息对头顶星空的凝望:在广袤的宇宙中,我们是孤单的吗?遥远的星球上是否孕育着智慧之生命?
好奇心驱使着我们去探索未知的外星生命。
然而在这探索的历程中,液态水成了我们判定生命迹象的关键指标。
许多人可能会心生疑问:为何科学家总是将液态水作为生命存在的依据?难道外星生命真的离不开液态水吗?
我们或许误解了天文学家的初衷,低估了他们的想象空间。
科学界自然明白,外星生命或许并不依赖液态水,生命的形态可能迥异于地球生物,不以碳为基础。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水对地球上的生命至关重要,液态水是一个极佳的媒介,促进化合物间的充分互动,高效推动生物化学进程,而这些进程正是地球生命的根基所在。
在宇宙中,氢和氧的含量十分丰富,水实际上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只不过大多以冰的形式存在。
液态水的存在则相当罕见,因为它对温度的要求极为苛刻,需要环境温度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除了液态水,还有其他物质也具备一定的溶解能力,例如氨、甲烷以及其他化合物(比如在土卫六上丰富的甲烷),硫化氢、氟化氢等。
天文学家之所以青睐寻找液态水,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地球上所有生命都依赖液态水作为媒介。
科学家们还发现,只要液态水在场,不管环境多么恶劣,总会有生命迹象。反之,无液体水则无生命。
氧气、阳光等条件并非生命存在的先决条件。简言之,液态水等于生命的代名词,至少在地球上是如此。因此,科学家以液态水作为搜寻外星生命的前提,任何人处于他们的位置也会采取同样的方法。
你可能会质疑:未发现并不代表不存在,或许存在我们难以想象的生命形式。
不可否认,理论上讲,存在其他生命形态的可能性极大,毕竟宇宙之大,存在无数的可能性,甚至外星生命可能不依赖化学过程。
例如,恒星内部可能存在等离子体生命,中子星内部可能存在简并态生命,这些都有可能。
但仅是可能而已,在搜寻外星生命的过程中,科学家无需考虑这些可能性,也没有条件去考虑如此多变数。
为何如此?
简言之,在搜寻外星生命时,科学家实际上是在寻找可能孕育生命的宜居星球。换句话说,科学家是在寻找生命的栖息地,而非直接寻找生命本身!
由于宇宙的辽阔,即使是最强大的望远镜也无法直接观测到系外行星。
科学家目前所发现的系外行星大多是通过间接手段,主要是利用凌日效应。行星经过恒星前,会微小改变恒星的光线强度,这就是凌日效应。
通过凌日效应,科学家可以推测行星的存在,并进一步估算其质量、运行周期、大气分布等参数,判断其是否位于宜居区域。
科学家无法直接将望远镜对准一颗系外行星,亲眼见证是否有外星生命存在。如果真能如此轻易,也就无需如此复杂的探索了。
既然科学家旨在寻找宜居环境而非直接寻找生命,接下来的工作便容易得多。
那么,哪种环境最适宜呢?答案显而易见:液态水环境!
你或许还会质疑:你怎么确定其他环境不能孕育生命呢?
的确,科学家并未声称其他环境不能支持生命,其他环境或许真的可以,但这一认知远远不足,任何人都明白这一点。
科学家需要确定的是,哪些环境最适合生命,然后在宇宙中寻找这些环境。
事实上,科学家在实验室中一直在各种环境中进行实验,试图发现生命能否在这些环境中自发产生,哪怕是最基础的生命形态。但至今尚未有成果。
我们目前所知的唯一生命形态,就是以液态水为基础的地球生命。这是已知的、确定的。而其他可能的生命形态则是未知的、不确定的。
用已知去寻找未知,自然比用未知寻找未知更具合理性。
如果未来某天,人类科技足够先进,能随意穿越宇宙,便可以直接前往某颗星球查看是否有生命。
但现阶段人类科技尚未达到那样的高度,探索外星生命的方法仍然初级且艰难,这要求我们有必要按照已知的生命形态去进行搜寻。
而目前唯一确定的就是以液态水为基础的地球生命。
因此,不要苛责天文学家寻找外星生命的方法和标准,他们比任何人都渴望找到其他可能的生命形态,但目前只能依循液态水这一标准来搜寻外星生命。
正如机器人寻找外星机器人,一定要有高纯度硅。
我这不是可以制造太气层遮挡外来探测器,探测吗[笑着哭]?“外星人”,它有可能是“能量体”,硅基,一切物质,不亲眼所见,你又怎么会看到[笑着哭],超过4亿光年距离以上的星球不用观测,毫无作用,观测4亿光年以内的星球,有太阳作稳定的,水也是有必要的,现在还不能排除有没有“意识态”的智慧物种存在,但现在已知条件是“物质与能量”构成“意识”,想要寻找“智慧物种”,那么该物质会经常发生“能量转换”,什么金属,非金属,会经常发生能量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