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李锐曾在《向胡耀邦学习》一文中写道,“胡耀邦是社会的良心”。
他为国为民做了非常多的事情,在离世前,胡耀邦还念着国家和人民,始终放不下工作,他希望能再为人民多做一些事情。

1969年,胡耀邦的小女儿满妹偷偷瞒着父亲给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郑维山打了一通电话。
郑维山和胡耀邦曾是晋察冀野战军3纵队的战友,两人在战火中出生入死,有着深厚的革命友谊。满妹虽然没有和郑维山直接通话,但她拜托警卫员带话说“我是胡耀邦的女儿,想请郑司令帮我去当兵”。

满妹实在太想参军入伍了,即便父亲从小就告诫几个儿女不许搞特殊化,可满妹还是忍不住请父亲的战友帮忙。
满妹曾在回忆录中表示,她当时根本不在乎去哪里当兵,重要的是当兵。最后她在师医院当了一名卫生兵。
可几年之后,满妹又有了新想法。

眼见身边的战友都有了大学的推荐名额,满妹也心动了,这次她给父亲寄了一封信,希望父亲能够帮忙让她读大学。
不曾想,满妹这个举动惹恼了胡耀邦。
当时,胡耀邦给满妹回信说,“你原先分配在工厂,后来去当兵我是不知道的,也是不赞成的,因为是走后门。现在又提出上大学,你应该靠自己的能力”。

胡耀邦坚定的表示“我们家的人不应该走后门,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据满妹说,那时收到信的她气急了,把信撕得粉碎。
胡耀邦不仅不为女儿“开后门”,连亲哥都敢怼。
1981年,胡耀邦的侄子通过县里领导的帮忙,在在岳阳轻化公司得到了一份工作。胡耀邦得知后,当即责令县里的领导把侄子退回农村,不允许他利用自己的影响谋私利。

这事过去没几天,胡耀邦的哥哥就来了北京。
兄弟俩一见面,胡耀邦就板着脸对哥哥说“你在下面开后门!谁这样搞,我就开除谁的党籍!”
胡耀邦不知道的是哥哥完全不清楚侄子托关系找工作的事情,等哥哥了解清楚之后,也发了脾气,对他说道“你在北京做领导,我在家里当农民,有人关心一下我家怎么了?”
胡耀邦和哥哥各持一词,互不相让,最后两人不欢而散。

事后,胡耀邦让秘书给家乡的领导打电话定下了规定,不许他哥哥外出作报告,也不允许亲友来找他办事,更不允许打着他的招牌办事。胡耀邦的家人亲属也都遵守他定下的这些规矩。
胡耀邦在为人民服务时,更加严格。
“不做过路神仙”1963年,胡耀邦带着地委工作组到浏阳的农村做社会调查,并开展社会主义教育。

他一到浏阳就开展工作,召集了大家来开会。在会上,胡耀邦强调“教育必须要和生产相互结合,一手抓教育,一手抓生产”。
会议结束后,胡耀邦又去了官渡区的沿溪公社联盟大队,和当地的农民开了一场座谈会。农民见到胡耀邦都很高兴,和他反映了一个情况。
当时的大队长叫做“张启流”,他工作的办法比较简单粗暴,有村民怀疑他有经济问题。胡耀邦听完后便决定在大队住下,亲自调查张启流的问题。

没想到胡耀邦还没开始着手调查,就有一件急事需要他赶紧去处理。胡耀邦只好留下两名工作人员先在大队留守,自己先去处理那件急事。
当地村民和胡耀邦“告状”的事情很快就被张启流知道了,张启流丝毫不慌,他在大队里扬言“整个湘潭地区这么大,走一遍都来不及,不可能管一个小小生产队的问题”,张启流称胡耀邦是“过路干部”。
他还对那群“告状”的村民说“上面来的人都是‘过路神仙’——歇歇脚就走了!”

张启流的话让许多人深感不安,毕竟张启流是大队长,想要针对他们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就在张启流嚣张两天之后,村民就看到胡耀邦风尘仆仆的赶回来了,大家悬着的心放了一半。
胡耀邦听说了张启流大放厥词的事情后,顿时就笑了,他对特地赶来的村民说,“好家伙,真有意思”。
胡耀邦接着说“我就不当‘过路神仙’,我住下来,不走了,不查清问题,不收兵!”
他说到做到,在大队住了一个多星期,将大队的经济账彻底审查了一遍,还指出了大队存在的经济问题。

随后,胡耀邦严肃的批评教育了张启流,并处理了他。
张启流的话也给胡耀邦提了一个醒,他在后来的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要真正解决问题,决不能当‘过路神仙’”。
胡耀邦遵守着这一指示,他曾强调说“每个领导干部平均每天都要看一两封有典型意义的群众来信”,
群众在信中写的问题有大有小,胡耀邦每天都会抽出时间群众来信。

据中组部的同志粗略统计,在胡耀邦担任部长的1年里,他平均每天要处理副厅局以上干部的申诉信33封,最多的时候会处理200多封。这些信件中,有些是作了批示,有些是他亲自回复了。
1978年,胡耀邦担任中央秘书长后,仍然坚持亲自处理群众来信。据中央信访部门统计,在此后的6年中,胡耀邦批阅了2000多封群众来信。
1982年,一位名叫“萧芸”的女知青给胡耀邦写信表示“应该把下乡知青的农龄改成工龄”。
胡耀邦看完信件后作了批示,随后有关部门便开始调查和解决知青的工龄问题。此举彻底改变了知青的命运,让知青们享受到了工龄的便利和好处。

胡耀邦曾对秘书说“现在找我的人很多,有的是要求帮助解决问题的,也有上访的。你告诉大家,谁要是想提拔就别来找我,要是受了委屈,可以找我,我管”。
胡耀邦这一生为国为民,是“社会的良心”,人民永远铭记他。

参考资料:
[1]江苏党史《胡耀邦是如何处理群众来信的?》 20160523
[2]李锐:向胡耀邦学习——《胡耀邦传》序言
[3]政府法制期刊 《胡耀邦铁面办家事》 20101020
[4]洛阳高速交警 《讲百年党史 第八十三讲:胡耀邦:不做“过路神仙”》 2021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