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素材来自身边生活,如有类似经历,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导语:
我叫梅珊,今年59岁,教师岗位退休,每月有6700退休金。
老伴过世六年,独生儿子今年32岁,在事业单位上班,每月工资7800。
儿媳今年25岁,在市里国际幼儿园当老师,工资月收入不知。
来自梅珊的讲述,真挚而又心酸。为子女付出一切的父母,终会后悔。
有人说:为子女付出一切的父母,是父母给子女最可怕的礼物,晚年会后悔当初的做法。
深以为然!我就是为儿子付出一切的母亲,还未到晚年,我就悔不当初!
我和老伴是师范大学的校友,分到同一所学校后,彼此相互倾慕,携手走进婚姻。
最初那段十年艰苦的婚姻,却成了如今我最美最幸福的回忆。
我们住在学校员工宿舍里,一间不足20平的单身宿舍,是我们婚姻的开始。
儿子的出生,婆婆来帮忙带娃,又让我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互助。
有了属于我们独立的单元楼房,62平米的两居室,成为我们一家三口幸福的港湾。
时代进步,科技发展,工资上涨,住房改善,我和老伴前后拥有两套房。
老伴说为了儿子,卖掉手里的房子,贷款购买市里重点学校的学区房。
在我和老伴的心里,只有一个孩子,我们要用尽全力为他托举。
儿子一路读书,研究生毕业,留在省城考公上岸。
全家欢愉,老伴却突发疾病,还未退休就撒手而去。
儿子回家帮我料理完老伴的后事,跟我商议,等我退休,卖房去找他养老。
有儿子这番话,心是暖的,养儿防老真的不难,只要父母与子女能真诚交流。
然而,现实却不是用言语表现,孝心也不是靠好听话语给予。
老伴过世第三年,儿子给我领回来一个漂亮的女孩子,说是我未来的儿媳妇。
女孩比我儿媳小7岁,在一所国际幼儿园里当老师,也是家里独生女。
父母是县城企业员工,家庭条件不算好,也不算坏。
女孩跟我说:“阿姨,我不要彩礼,只想拥有一套全款的婚房,大小无所谓。”
听着多么舒心,随后女孩说自己非常喜欢孩子,曾畅想未来要有三个孩子。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女孩这句话里的信息量太多。
彩礼可免,婚房不仅是全款,最好能够一家五口人居住,最少四居室。
我和未来亲家坐在一起商谈儿女婚事,亲家也说不要彩礼,他们会给嫁妆但不会多。
此时,我已经退休闲赋在家,但也在忙碌自己退休后的副业,做自媒体发挥余热。
为了儿子的终身大事,也为让儿子结婚顺利,我和儿子商议,把我家唯一的房子卖了。
给儿子在省城全款买套大点的婚房,儿子说自己上班几年没存下多少钱。
我告诉儿子,我手里还有几十万的存款,到时候,都拿出来买房结婚用。
唯一的条件是,我要跟儿子儿媳居住在一起,因为我卖了房子,没有地方住。
儿子儿媳商议买套四居室的房子,这样就能有我一间养老房。
买房,结婚,一切顺利,我跟儿子儿媳居住,最初很开心,也很幸福。
半年后,我发现根本不是我想象的那般美好,儿媳的牢骚话很多。
不是跟姐妹攀比,就是感慨自己这个小娇妻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
吵吵闹闹,小摩擦不断,有分歧,有矛盾,更多的是我对他们的隐忍和宠溺。
本以为自己多些付出,就能换来家庭和睦,彼此相安无事地过日子。
随着儿媳怀孕,对我做的饭菜挑剔,亲家母光荣入住,我的日子更加艰难。
亲家母打着来改善儿媳生活的旗号而来,不过是对我照顾儿媳的各种挑剔。
一会儿说我买的蔬菜不够新鲜,更不是有机的;一会儿说我对她不够友好,不给她好脸。
莫须有的“罪名”倍感折磨,期待孙子早点出生,这样大家都忙碌孙辈人,就没这些破事。
我的想法还是“单纯”,孙子出生,亲家母说要请“金牌月嫂”,这样家里就没我的地方住。
四居室主卧是儿子儿媳,亲家母住一间,月嫂住一间,还有间儿童房,我只能住客厅。
儿子说让我将就一下就过去了,儿媳却说在客厅住多不方便,要不出去租房,大家方便。
我才彻底明白儿媳从没结婚就给我下了一步棋,说喜欢几个孩子,接受我一起居住。
这些都在有了孙子后统统否定,让我出去租房居住,才是最终目的。
跟儿子居住这两年时间,我每月6700的退休金都花在生活费里,手里仅有的存款。
儿媳生孩子有用去了一半,若我还在儿子家居住,也许到最后,一分钱都不会有。
无奈之下,被逼着出去租房居住,儿媳提出让我每月给孙子3000奶粉费。
我告诉儿子,从我离开这套房子后,我是一分钱都不会再贴补他们。
对此大家认为我做的对吗?我为儿子付出一切,难道还要再付出我的后半生?
结语:
有人说:父母为子女付出是心甘情愿,而子女回馈父母则是权衡利弊。
作为父母,在帮扶子女成家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知:
父母的家永远是子女的家,而子女的家却不是父母最终的归宿。
不论什么时候,做父母的首要任务是,照顾好自己,守好养老基础。
能力范围内尽力帮扶子女,但一定要留着自己的养老房,不要用完所有养老钱。
人老了,不要对子女抱有太高太多的希望,期望越高,失望和伤害越深。
老了不跟子女一起居住,能减少很多不必要麻烦和矛盾,更有利于享受晚年生活。
禅心支持梅珊出去租房居住,不再给儿子儿媳资助,早已给够了,该为自己而活。
(本文故事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请理性阅读。)
作者:华贵禅心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你有故事,我有茶,一起畅聊余生时光。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