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猪、狗之外,清朝皇帝还给宗室赐过更变态的名字|文史宴

文史宴说 2024-08-01 23:45:29

作者/林硕(国家博物馆),首发《文史知识》,有改写。

乾隆帝继位之初,一度推行较为宽松的“亲亲睦族”之策,以弥补九王夺嫡在宗室之间造成的裂痕。

在此环境之下,在朝堂上逐渐形成了以庄亲王允禄、理亲王弘晳(废太子允礽的次子,长兄早夭)为首的宗亲势力,核心成员包括弘晈(怡亲王允祥第四子)、弘昇(恒亲王允祺长子)、弘昌(允祥长子)、弘普(允禄长子)等四人,涉及庄王、理王、怡王、恒王、宁王等五藩。

待到乾隆三年,随着另一位顾命大臣——果亲王允礼薨逝,允禄俨然成为宗室之中最具权势之人。至于理亲王弘皙更是依仗自己昔日东宫嫡子的身份,与十六叔允禄沆瀣一气,宗亲小集团的活动也愈加频繁,往来诡秘,渐有尾大不掉之势。

这种情势很快引起了高宗弘历的警惕:若任由上述王公宗亲私相结交、党同伐异,只恐变生肘腋。

有鉴于此,弘历在乾隆四年九月率先对兼管火器营事务的堂哥弘昇发难,指斥其“诸处夤缘”,谄媚某人,遣人将弘昇押解来京,交由宗人府查办。至于弘昇巴结谄事之人,无疑是指弘皙、允禄。不过,由于时机尚未成熟,牵连过多,因此乾隆帝暂未明言,望两人心存瞻顾,好自为之;实际上是敲山震虎,希望弘皙等人能明辨是非、悬崖勒马。遗憾的是:乾隆帝的敲打显然没有起到预期效果。无奈之下,宗人府在次月正式议奏弘晳、允禄集团“结党营私”。然而,宗人府方面并未掌握这个小集团谋逆的实质证据,罪名仅仅是弘皙在乾隆帝面前行止不端,浮躁乖张,毫无敬谨之意,以及在天子诞辰“进呈鹅黄肩舆”,存在僭越之嫌。

为什么“进呈鹅黄肩舆”是存在僭越之嫌呢?

因为按照乾隆帝的逻辑:弘皙私下制作鹅黄色的肩舆,表面上是给朕的寿礼。但是,有没有一种可能是朕不接受他的礼物。朕若不受,“伊即将留以自用矣”。这个逻辑多少有些“莫须有”,属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接下来,乾隆帝开始对弘皙予以处罚:不仅削去爵位,革除宗籍,更仿照老爸雍正帝将允禩改名“阿其那”、允禟改名“塞思黑”的先例,宣布将堂哥改名为“四十六(弘皙时年四十六岁)”,禁锢在昌平郑家庄的理亲王府。这种处理方式看似宽大,实则侮辱性极强。

至于小集团的其他成员,基本上也是革职、夺爵,以示小惩大诫。比如,皇叔允禄革去亲王双俸及议政大臣等职;弘普、弘昌俱削爵;弘昇被革职、圈禁;唯有宁郡王弘晈,因其王爵为世宗雍正所封,得以保留。

两个月后,就在众人以为案件就此画上句号之时,理王府的巫人安泰交待:弘晳曾命其占卜乾隆帝的寿数、蒙古准噶尔部能否到京、将来自己还升腾与否等悖逆之事。

与“进呈鹅黄肩舆”存在僭越之嫌相较,安泰的供述无疑是“实锤”。于是,宗人府议奏“拟判(弘晳)绞立决”。

高宗则表示念其为皇祖之孙,若以重典,于心不忍,命人将弘晳从郑家庄移往景山东果园永远圈禁,至乾隆七年薨逝于幽所。

直到弘皙故去三十六年以后,乾隆帝才下诏恢复了允禩、允禟与弘晳的本名。

欢迎关注文史宴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