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得道须大雅,幸福本大俗,浅析电影《卧虎藏龙》中的文化意蕴

拖鞋哥MFA考研 2024-10-19 16:38:22

《卧虎藏龙》

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里何尝不是。刀剑里藏凶,人情里何尝不是。

影片《卧虎藏龙》为观众展现了一个极具东方美学的武侠世界,讲述了一个隐忍着人性的江湖恩怨故事。一代大侠李慕白欲退隐江湖,但象征着他退隐江湖这一决心的青冥剑却被盗,于是在寻找宝剑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恩怨情仇的事件。

导演李安独具匠心,表面上看,影片表现的是刀剑江湖和武侠儿女的故事,实际上,其内在的张力却不是来自于立身江湖的武功,而是每个人内心的情感和欲望世界——这或许才是李安导演所要表现的“江湖”。本文试图通过人物形象、音乐表现和美学意境三方面来浅析影片中存在的中国文化意蕴。

01

人物形象:

独具中国文化气质的武侠豪杰

影片中三位人物:玉娇龙、俞秀莲与李慕白实际上对应着影片武侠世界下对中国传统武道武德的三重境界。处于自由状态下的玉娇龙、自沉于礼教束缚下的俞秀莲、超我境界下道德化了的李慕白。

故事矛盾始于玉娇龙的任性偷剑举动,以再次偷剑为转折,辅以与罗小虎这份具有强烈门第差距的爱情线,可见玉娇龙的行动轨迹都呈现一种自由状态,这来源于她遵循着的逃避现实世界痛苦和纷扰的原则;俞秀莲身为女子,却在父亲离世后担负起整个镖局。

她在为人处事上,为了考虑周全,道德礼仪的束缚下对感情诸多顾虑,使她在李慕白临终之际才坦白心意;李慕白则是影片中超然自我的象征,他欣赏玉娇龙,包容她的桀骜和过错,甚至在她危险之际舍命相救,直到临死前还在自我批判和悔过。如此三位人物便代表李安导演想要表达的三重境界。

02

音乐表达:

民族音乐下的诗情画意

影片的音乐有三大主轴,分别为李慕白和俞秀莲的儿女情长、盗剑寻剑以及罗小虎与玉娇龙的异域之恋,乐器方面多使用民族乐器演奏,运用十分考究。

藏在玉府带着玉娇龙长大的江洋大盗碧眼狐狸是危害苗疆的神秘盗贼,电影中便用了云贵乐器巴乌来呈现其神秘感;玉娇龙与罗小虎在新疆戈壁滩因马贼抢劫马队而相识的那场戏,就是以乐器琵琶为音乐背景;盗剑寻剑的场景除了令人啧啧称奇的飞檐走壁、踏波而行之外,在音乐上也别具用心,以响板与小鼓为基调,用敲打来搭配动作,与中国传统京剧锣鼓点的用法相似。

整部电影的配乐以婉约为其特质,没有夸大的音效,只有柔情绵延又内敛的旋律曲调,暗示了电影的悲剧主题。

03

美学意境:

“以柔克刚”与“止戈为武”的武侠世界

影片中所展现的武侠世界并不仅停留于打打杀杀的武术招式之上,而是通过编织主要人物的婚恋故事,展示了中国人的为人处世之道与生存命运。通过对其中武侠世界的景色和意境的外化呈现,来达到一种天然的独具中国文化的美学意境。

影片初始呈现出一副江南水乡的画卷,给人一种恬淡安静的感觉:李慕白与玉娇龙打斗的场面中那片翠绿的竹林也是电影中重点描写的景物,竹林中李慕白和玉娇龙的武打场面,在水墨画般有棱角的山谷中展开,色调清新沉静,将本应代表着暴力的武打动作,一招一式融于诗意空间。李慕白以柔克刚,希望玉娇龙改正过错,所以对抗点到为止,李慕白认为如果放任玉娇龙不顾,她便会成为一条恶龙,于是他以武力切磋甚至舍命救玉娇龙,都体现为他一代大侠内心笃定的止戈为武的这一信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