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声桓起兵反清,拥兵三十万,为何一年就败亡?

钦点历史呀 2025-02-18 17:42:09

1648年正月的时候,江西总兵金声桓就起兵去反清。这一下子可不得了,好多人都跟着响应,他的军队眨眼间就发展到了二十多万,江西的大部分地方又重新站到南明那边去了。没过多久,广东的李成栋也起兵反清了。可金声桓,他并没有给清朝的统治带来多大的冲击。才过了一年,他就把所有的地盘都丢光了,自己也只能自杀了。那金声桓为啥会失败?

一、风呼呼地吹起来,云也像浪涛一样涌动起来。

金声桓起兵之后,让王得仁带着兵去攻打九江。嘿,这一打,清朝九江总兵冷允登直接开城表示响应,知府吴士奇也投降了。王得仁就借着这个机会把湖口、彭泽给占了。这时候,王得仁手底下有一支军队一直打到蕲州城下,虽然没把蕲州城给攻下来,不过把黄梅、广济这些县给占了,还安排了文武官员。安徽境内的一些州县也差不多是这样的情况,就像说的“江西金声桓来归,九江以东,望风趋附”。

这时候,幕客胡澹就提出了一个偷袭南京的主意。他说:“借着现在这势如破竹的劲头,打着清兵的旗号,穿着清兵的衣服,顺着江水往下走。就说咱们是章抚院请来救援的,江南那边肯定会开门迎接咱们。到时候,那些当官的,不管文臣武将,一下子就能被咱们抓住。然后就把旗帜换了,年号也公布出去,再到皇陵去祭告一番,给山东那边发个檄文。这样的话,中原地区听到消息肯定会积极响应,黄河以南以北,西边到山西、陕西,这些地方清朝还能掌控得了吗?”这可是个很不错的建议,可那金声桓目光太短浅了,根本就没采纳,就这么把大好的机会给白白断送了。

二、对赣州进行围攻

金声桓之前开会讨论下一步的战略方向。当时大家普遍觉得,攻打南京是最好的办法,“往西去拿下武汉,联合郧襄地区,跟湖南的何氏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这算是中等的策略”,“一路攻打城池,经过的地方啥都不留,又变成流寇那样,这就是最差的策略了”。可金声桓哪一个策略都没采纳,被黄人龙给忽悠了。黄人龙就说:“这三个策略都不行,你没听说过宁王(朱宸濠)的事儿吗?”他从历史的角度一分析,就建议金声桓去攻打赣州!

三月十六日那天,金声桓亲自带着大军,足足有“二十多万,从水路和陆路一块儿进发,直接就朝着赣界这边来了”。这时候,赣州城里头的清军才七千来人,两边的兵力相差可太大了。不过,赣州这地方三面都挨着水,地势那叫一个险要,特别难攻打。就这么着,两边开始了长时间的僵持。等到闰四月的时候,王得仁又领着十多万的人来增援了。他们把赣州围得严严实实的,可不管怎么着就是攻不下城。这长时间的围城战,对金声桓和王得仁可太不利了。

三、南昌决战

就在金声桓带兵在赣州城下停滞不前的时候,清朝的征南大将军谭泰已经带着大批人马朝着江西逼近了。五月初一那天,清朝两广援剿副总兵杨捷轻而易举地就把九江给占了。过了六天,清军的先头部队就进入南昌府的地盘了。金声桓和王得仁一听到这个消息,就只能被迫撤军了,在撤军的时候还被清军在后面追着打,损失可大了。等他们回到南昌以后,又被清军给打败了,没办法只能退到城里去防守,这么一来,南昌就被清军给包围起来了。

南昌那场仗打得可太激烈。金声桓和王得仁老是带着兵出城去反击清军,这让清军也损失了不少。可就这么个打法,就算能赢个几次小仗,对整个战局也起不了啥大作用。被围了那么长时间,城里啥弹药粮食都没了,实在是撑不下去。1649年正月十九那天,清军打进了南昌城。金声桓被箭射中了两次,就跳到水里自杀了,王得仁,被清军抓住然后杀掉了。这么看来,战略决策犯错才让他们最后败得这么惨。

20 阅读:10623
评论列表
  • 2025-02-20 07:20

    儿童读物一样的文字水平,证明不是AI写的

  • 2025-02-21 02:31

    金声恒本身就不是为了什么“反清复明”的大义,仅仅是觉得自己没有得到该有的利益就造反,这种人就是纯小人

    苍狼之鹿 回复:
    军阀而已
    七年 回复:
    可是后期大多数都是这样的人啊
  • 2025-02-20 21:12

    看双方的将领名字,其实都是汉族人,相当于汉人内战

    飄渺遊魂 回复:
    谭泰可不是汉人——舒穆禄·谭泰(1593—1651年),满洲正黄旗人。
  • 2025-03-07 11:06

    三十万是把统治下的普通人都算进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