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师太强了。” 当伊隆・马斯克在一次采访中说出这句话时,整个科技圈立刻炸开了锅。毕竟,作为全球科技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马斯克的话向来不只是客套寒暄,而是他对行业最真实的观察。这一次,他对中国 AI 的评价,甚至带着一丝敬畏。
一直以来,马斯克对 AI 技术的发展保持着某种 “警惕” 态度,甚至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 AI 的快速发展可能带来不可控的后果。但这一次,他的话语中却没有丝毫警惕,反而流露出对中国 AI 技术的高度认可。他提到,中国的人工智能不仅发展迅猛,而且有一批极其聪明、努力的工程师正在推动这个行业向前狂奔。如果说过去的 AI 竞争更像是一场 “程序员的代码对决”,那么现在,中国的 AI 已经在算力、算法、数据以及应用场景上形成了全方位的优势。马斯克的态度转变,或许正是因为他意识到,中国 AI 已经不只是 “追赶者”,而是正在成为 “引领者”。
2025 年 1 月 27 日,在德国 WELT 经济峰会的现场,各界精英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全球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前沿话题。特斯拉 CEO 埃隆・马斯克通过网络连线发言,谈到中国 AI 公司 DeepSeek 的成功时,他毫不掩饰对中国工程师的欣赏,称他们聪明且勤奋,也是推动美国科技进步的关键力量 。他表示中国拥有大量杰出人才,DeepSeek 的成功是其强大人才储备的体现。此外,马斯克还将中国 AI 的发展置于宏大的历史维度中,指出在大部分人类历史时期,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现在只是在回归其历史地位。
不过,马斯克也强调,AI 领域的竞争永远不会停止,他认为 Deepseek 并不算 AI 领域的一次革命,暗示未来的开源模型将更为强大。他同时预告,其旗下的 AI 公司 xAI 将发布超越 DeepSeek 的模型,展现了对 AI 领域未来发展的乐观态度。此外,马斯克还公开支持开源 AI 模型,认为开源有助于技术的透明和进步。他认为 AI 的研发应以探索和追求真相为最重要的目标,而不是偏离人类利益的方向。马斯克对 OpenAI 的闭源策略表示不满,并认为这违背了 OpenAI 最初的开源使命。他通过 xAI 的开源大模型 Grok-1,展示了对开放和协作 AI 生态系统的追求。
要说中国 AI 的实力,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看看马斯克为何如此看好。在算力上,自研 AI 芯片正在崛起。过去,算力一直是 AI 发展的核心瓶颈。但近年来,中国科技公司在自研 AI 芯片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像华为的昇腾系列、寒武纪的云端 AI 芯片,甚至阿里的平头哥都在不断突破算力极限。这些芯片不仅打破了对国外高端芯片的依赖,而且在某些场景下甚至已经超越了国际对手。在数据方面,中国拥有全球最丰富的训练资源。AI 的成长离不开数据,而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互联网用户,带来了海量的数据资源。无论是社交平台、电商、短视频,还是智能城市、自动驾驶,中国的 AI 系统每天都在处理着海量的数据,这让本土 AI 模型在语义理解、视觉识别等方面的能力远超其他国家。另外,中国的应用场景中,AI 无处不在。在中国,AI 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智能客服、自动驾驶、AI 绘画,到 AI 医生、智慧城市管理系统,甚至连工厂的生产线都开始依赖 AI 优化。相比于一些国家仍在实验室阶段摸索,中国的 AI 已经在真实世界里跑了起来。马斯克的这番话,其实也是全球科技界对中国 AI 态度的一种缩影。过去,很多人认为中国的 AI 技术更多是 “模仿” 甚至 “复制” 西方的成果。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开始在 AI 算法、芯片、自动驾驶等领域提出自己的独创方案,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硅谷。比如,在大模型的训练上,中国的 AI 实验室已经可以训练出媲美 GPT-4 级别的模型;在自动驾驶方面,像华为、小鹏等企业的智驾方案已经可以在国内复杂路况下稳定运行;在 AI 绘画、短视频内容生成等领域,中国的 AI 产品甚至已经成为全球用户的首选。作为特斯拉的掌门人,马斯克的商业版图遍布全球,而中国市场一直是他最重视的地方。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不仅是全球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而且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贡献了特斯拉相当大的一部分销量。但更关键的是,马斯克深知,人工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结合将决定未来汽车行业的格局。而在这一点上,中国的 AI 技术、自动驾驶技术、智能座舱系统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化。如果说过去的汽车工业竞争还是传统机械制造的比拼,那么未来的竞争将是 “AI + 汽车” 的综合较量。而在这场竞赛中,中国 AI 的崛起,无疑让马斯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马斯克的认可,当然不是一句简单的商业恭维,而是对中国 AI 真实实力的认同。未来,全球 AI 竞争将更加激烈,而中国的优势也将越来越明显。但真正决定 AI 未来走向的,不仅仅是技术实力,更是全球科技生态的协同发展。中国的 AI 企业需要在技术创新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推动 AI 技术的全球化应用。马斯克已经给出了他的判断:“中国工程师太强了。”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中国 AI 能否真正登上全球舞台的 C 位,成为引领未来的核心力量?未来几年,答案或许就会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