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时期农民长时间为温饱辛苦,实行包产到户是必然的选择

梦里溪流 2024-12-14 09:07:56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进步?。

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时,改变生产关系就成了必然。1978年开始的包产到户就是改变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改革开放的第一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农村太穷了,农民太穷了,占人口90%的农民长期在温饱线上挣扎,说明大集体制度解决不了农民的温饱问题,必须有所改变,必须进行改革。

农村实施包产到户第二年,基本解决了农民吃饱饭的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吃饱饭到吃好饭,再到手头有了余钱,证明包产到户是正确的,在农村实施改革是正确的。

1978年,世界上最贫穷最落后的地方,大家可能会说是非洲,特别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实际上,1978年的时候,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人均GDP是490美元,而当时中国的人均GDP是156美元。我们的人均GDP 只有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实施改革已成必然。

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速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有史以来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时期。

国家实施的脱贫攻坚战略,历史性的解决了贫困问题,这对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没有了讨饭的人,没有了吃不饱饭的问题,可以说是人类的奇迹。

网络上有人怀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应该不是怀念那时候的贫困,吃不饱饭。客观的讲,那个时候人们的思想很单纯,想法很少,大家都一样穷,不用攀比,满脑子想的就是吃饱吃好,盼望一年能比一年好。

那个时候的人,肯定不会想到现在家家能有小汽车,能住好房子,没有想到农村能有自来水,能有互联网,现在拥有的这一切,过去做梦都没有想到。

孔子在《论语·季氏》第十六篇中指出:“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意即不论有国的诸侯或封地的大夫,不应担心人少,只需担心分配不均;不要担心财富不多,而只需提防境内不安宁;财富分配均平,便无所谓贫穷;人民和睦相处,便不觉得人少;境内安宁就没有亡国的危险。

现在社会上出现的如贫富差距等问题,需要深化改革逐步解决。旧的问题解决了,会出现新的问题,这是自然规律,但改革开放无疑是正确的,也是成功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