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张万年突然接到上级电话:稳住师政委,千万别叫他跑了

小橘子谈生活 2025-04-24 17:22:19

1971年9月15号那天,张万年刚忙完下边的检查工作,回到办公室,连口热茶都没顾上喝,桌上的电话就叮铃哐啷地猛响起来。

他抄起电话,里头传来的嗓音让他心里猛地一揪——军区大佬的话简短又有力:“张万年,给我看住关光烈,绝对不能让他溜了!”

关光烈是张万年手下127师的政委,两人是老搭档了,合作了很多年。在张万年的心中,关光烈这人沉得住气,特别有能耐,一直深受手下士兵和自己的信赖。

一听到这个命令,张万年首先想到的是:关光烈到底咋回事?这可是他挺熟的人,难道真干了啥让上头这么提防的事?

【初露锋芒】

1949年3月份,东北野战军有了个大变动,他们被重新整编成了第四野战军。

这支从东北一路征战到中原的勇猛部队,为了应对即将进行的南下战斗和接管新解放区的重任,中央很快对第四野战军的指挥系统做了调整,安排了许多有文化功底和政治工作经验的人才,让他们在各岗位上发挥作用。

关光烈二十多岁时,因为知识储备丰富,文化素养出众,被上级领导注意到了。

在政治部干事这份工作上,光有体力和打仗本事可不够。

说话要精准,文件得正规,懂政策,还得会瞧人,这些都是干事得有的本事。关光烈呢,他的活儿可不轻,得写部队的思想教育材料,帮着搞宣传活动,还得前线战士的心理状态,给他们疏导疏导。

他桌子上的文件和会议记录本堆得老高,每天都像是在打仗一样忙个不停。

当第四野战军不断推进南下战斗,从辽沈战役中的勇猛无敌,到渡江战役后接手华南大堆杂事,关光烈每天的工作负担是越来越重了。从之前战场上势如破竹,到现在要管理华南地区的各种事务,他每天的任务变得越来越繁琐。

在去广东的路上,碰到了不少技术上的难题。就好比接管城市,得有个周全的计划,还有怎么维持好社会秩序,这些都是战士们之前压根没碰过的,完全陌生的挑战。

关光烈自告奋勇,揽下了翻译港口接管外文资料的任务,并且针对基层政权建设的工作方法,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搞政治工作的几位领导都夸他,说他是“很难得的年轻能手”。

【与军衔擦肩而过】

1955年的时候,中央军委照着苏联军队的那一套,头一回给人民解放军搞了个授衔的制度。

关光烈所在的广州军区组织部忙得不可开交。大家都在忙着查资料、整理文件、制定名单,军衔授予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得热火朝天。就在这时,关光烈得知了一个消息,说他并不在授衔的名单上。

他在组织部门做事,因为职位不高,加上参军时间晚,经验啥的跟那些老前辈比起来差远了。所以,没让他参与授衔,看起来也挺正常的。

上面领导一直都很看重他的本事,但没办法,因为资历那一套规矩,最后只能可惜地把他从升职名单里给拿掉了。

1959年那会儿,新中国各方面都发展得挺好,军队也在慢慢进行更细致的调整。101这位大领导啊,对挑秘书团队的人特别上心,要求可严了。

差不多每个被选中的人,都得经过好多方面的测试。不光得有不少的实际干活经验,还得有挺好的文化水平,另外,对政策方向也得心里有数,理解得很透彻。

这种不公平的选拔标准吓退了不少人,但关光烈因为多年来文字功底深厚,做起事来也得心应手,在这次考核里表现特别出色,赢得了101的赏识,直接被调进了他的办公室,当上了得力秘书。

1968年的时候,军队方面又开始琢磨怎么整改和加强建设了。

张万年因为在广州军区干了好多年,工作做得特别出色,所以被调到了边疆,去当127师的师长。就在他正准备过去的时候,中央又安排关光烈来跟他一起工作,让他当政委。

【九一三事变】

张万年和关光烈,俩人性格那真是大不一样。张万年呢,做事雷厉风行,很有决断力。而关光烈呢,相对来说就比较沉稳内敛,喜欢深思熟虑。在处理问题上,张万年往往是快刀斩乱麻,迅速做出决定;关光烈则更倾向于慢慢琢磨,考虑周全了再行动。所以说,这俩人的性格差异,那真的是挺明显的。

张万年性格爽快,做事总带着一股战场上那种冲劲儿,决断力很强,不过说到政策和文化方面,他就不是那么拿手了。关光烈呢,则是文化修养深厚,考虑问题特别周到,做起政治思想工作来也是一把好手,特别擅长处理那些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俩一个冲一个稳,性格上正好互补,这样一来,127师的战斗力提高了不少,内部也变得更加稳定。

1971年9月13号那天,“九一三事件”突然发生,跟101走得近、一起干事儿的人,全都被当成了重点调查对象。关光烈呢,他给101当了7年秘书,俩人关系铁得很,当然也就成了大家的焦点。

事情一出,上头马上给广州军区发了道秘密指令,让他们赶紧盯紧所有跟101有关的人和事,特别是关光烈这个人。张万年呢,他是关光烈的老战友了,一起共事多年,这次他被派了个特殊使命:盯着关光烈,别让他做出什么违规的事,更别让他给跑了。

张万年接到这个命令,心里头是一头雾水,还有点拿不定主意。

接到任务,张万年立马开车奔向了关光烈的住处。

他走到关光烈家门口,轻轻敲了敲门。关光烈开门时,神色跟平常一样淡定,这让张万年心里更加纳闷,但同时也觉得轻松了些。他俩进了屋,坐下来开始聊了起来,这一聊就是老半天。

张万年没直接说到101或者九一三那事儿,他就是借着最近工作变动的话题,试着跟对方聊了聊。俩人聊了好几个钟头,张万年仔细瞧着关光烈,没发现他有啥不对劲的地方,说话也都挺正常的。

过了几天,他收到了更为清晰的指示,说是得把关光烈带到北京去审查。这指示让张万年挺纠结,他琢磨着要不要直接跟关光烈挑明,但又怕这样一来,关光烈受刺激做出啥出格的事儿来。

琢磨半天,他打算找个“开会”的理由,把关光烈从广州弄走。

他跟关光烈说,得赶紧去北京,参加一个很重要的军委会议。为了防止消息走漏,动身前他悄悄让士兵把关光烈家给盯紧了,以防有啥意外。

【晚年生活】

关光烈那时候还是个副军长,在部队里挺有威望的。可后来他的职位没了,工作也被全部叫停,紧接着就被当作嫌疑人给抓了起来。

审查那会儿,关光烈被看管在一个看守得很严的地方,经过了好多次深入盘问。盘问的内容主要是他当101秘书那会儿的工作情况,重点查问他有没有亲手参与九一三事件的谋划、调度或是别的重要步骤。

关光烈一口咬定自己没参与101的叛逃计划,可他却拿不出啥有力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1981年7月24号,武汉军区军事法庭在多次仔细审查后,正式进行了宣判。他们判定关光烈两项罪名:一是加入了101反革命集团,二是企图进行反革命杀人但未遂。

另外,有人指责他在逃跑前参与了一些布置。虽然没找到他亲自策划的直接证据,但他要是被动听了命令去做,也逃脱不了干系。

关光烈被判了10年的有期徒刑,这个刑罚是从1971年就开始算起的。

在牢里的时候,关光烈被管得很严,不允许随便和人联系,还得去参加劳动来改过自新。

他经过一连串严苛的审查和监管,这位以前的军队高层领导完全跟外界隔绝了。他靠着以前学到的文化知识,在监狱里帮忙整理文件,还参与了一些教学活动,出了一份力。

1981年快结束的时候,关光烈终于服完了他的刑期,得到了自由。按照那时候的规定,他需要在洛阳市开始新的生活,每个月呢,他会从有关部门那里领到几百块钱,作为他生活上的补助。

这笔钱勉强够应付日常开支,为了多赚点钱,他在龙门石窟旁边开了个小店,专卖些文物。

这家小店主要卖些石窟主题的小玩意儿和旅游纪念品,平时来的人不多,赚的钱也不算多,但对他来说,支付日常开销足够了。

跟以前当大官时那热热闹闹的场景比起来,关光烈晚年的日子过得真是简简单单,还有点孤单。好多以前一起工作的老朋友,慢慢地就不怎么来往了,知道他现在情况的人也因为各种原因,都不吭声了。

这家古董铺子,就是关光烈和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

他偶尔在闲聊时会说到自己对历史的一点点见解,但九一三事件的具体细节,他却从来都没怎么提过。就算有人想套他的话,他也总是拿“过去的事儿就别再提了”来搪塞,就是不肯多说。到了晚年,关光烈过着平淡无奇的日子,基本上没啥公开的动静传出来。

2008年的时候,关光烈因为生病离开了人世。

张万年虽然没因那事受到啥大惩罚,但因为和关光烈有关联,他还是被拖进了长达两年多的政治调查里头。

1978年那会儿,张万年收到了消息,说是要他去军事学院的高级班进修。这次学习机会,对他来说,可是军旅路上的一大变局。等学完了,他就直接被提拔成了43军的副军长,还兼着127师的师长呢。

他一带队,127师很快就变得特别能打,成了一支硬骨头部队。张万年那种冷静、果断,还有不怕打、勇于冲的劲头,赢得了上级领导的大力赞扬。

1979年,中越边境起了冲突,张万年接到紧急任务,带着队伍急忙赶到前线。他打仗不含糊,指挥队伍攻下了好多关键地方,赢得了战士们的信任和尊重。

张万年一步步升迁,从武汉军区的副司令员干起,后来又在广州军区当过副司令员,接着转任济南军区的司令员。他一直干到了总参谋长,还坐上了中央军委副主席的位置。到了1993年6月,他更是厉害,被提拔为上将,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高层将领里的佼佼者。

2003年3月份,张万年正式告别了领导岗位,退休了。到了2015年1月14日那天,张万年因为生病去世了,他那时87岁。

陈林森探讨:“担任过……以前的部长”这个说法咋用?[J].语言天地,2012(11):29页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