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踩坑,视频类账号作废了的感悟分享

沙漏浅言 2025-03-11 07:23:13

以上是超过50部作品,四大短视频平台的个人数据统计,下面是教训感悟。

标签化

视频类账号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主标签,让平台或观众知道你是干嘛的,你后续大概率还会输出什么,以便人对后续产生期待。

而标签怎么选,首先期待作品有持续播放量的话,最好是具有长尾效应的作用。当然,还要考虑自己能否持续产出。其实,最好的长尾还是个人能持续地产出有价值的内容,长尾效应源于持续有价值。

价值并不限定于某一特定方面,需要学到什么或是获得什么,一切能对个人产生价值的都可以。

标签3+1

内容标签重点可以考虑三大类加一小类,分别是有用、有趣、有共鸣,以及视觉类设计内容。

有用,就是干货,可以是工作类干货、生活类干货、职场类干货等。

工作类干货主要是工作用到的技能,主要是做事,业务工作开展推进需要的技能,包括工作中需要的专业知识,或是专业工具使用技能等,当然也包含自媒体技能,其实就是你赚钱干活需要的技能。

生活类干货,主要包括旅行分享、装修避坑、生活小技巧、省钱攻略、美食教程等,要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或是减少生活中精力消耗,同时保障或提升生活感受与品质。

职场类干货,主要是职场的前中后,即入职前的简历优化、应聘技巧等,离职后的权益保障、职业转型指南等,而对于在职中,主要是办公室政治、人情世故、站队拜码头、职场生存法则之类的。

有趣就是趣味性、搞笑类、反差感类、物拟人的故事等,提升心情愉悦水平。

共鸣主要是情感共鸣,共鸣的情感可以是成长类、感悟类、吐槽类,或是其他的,能够撩拨起情绪共振或提供情绪价值即可,最好是有一定的故事感,产生画面效应。

其中,成长类,如果大家爱看的话,大概是映射了对自我的期许,或是产生了自我期许对其他对象的一个投注效应。

感悟类,可以是关于人生的、人性的、社会的、生活的、职场的、情感的等等,都可以,相对来说可能相对宏观一点、泛化一点、普适一点,主要最好有一点哲思在里面的。吐槽,顾名思义,主要是情绪输出,要找好共鸣点,基本上可以和感悟类的方向重叠,关注点可能更具体一点、颗粒度更细一点,更容易代入。

另外注意,吐槽是找情绪共振,切记避免单纯卖惨。

如果能把有趣类与共鸣类融合更好,用趣味引发思考,用故事感触发共鸣。

其中,职场与感悟、吐槽等可能会有可能会有一定的交叉重叠,在选择账号主标签或是副标签的时候,权重可斟酌而定。

对于视觉设计类,可以是冲突性的创意设计,如超现实、时空穿越、拟人化动物等,也可以是美景、美女类的,无论哪种,如能做壁纸是最好的,治愈系插画风应该也受欢迎。

对于实拍,最好相对小众的美景,或有氛围感,能触发一定情感共振。

系列化IP标签

选择并强化标签,主要是持续产出发布系列化作品。前面每一类主题都可以做系列化的作品,下一层的分类也可以做小子主题系列。

对于系列化作品,前三类更容易有一定的期待感,而对于纯视觉设计,冲突性创意设计还好,而对于纯美女甚至是美景或是现在很火的农村小院惬意风的,其实刷了两三四五六七八个之后,就没有那么强期待感了,吸引观众关注的可能性相对前面会低一些。

而且现在美女类赛道太拥挤了,虽然其对于新人来说,投入的成本门槛与持续新创意的需求是相对其他低一些的,做好第一个种子后换换服装、换换背景等,然后表现风情万种基本就可以了,主要的门槛就是对工具的掌握,但,赛道实在是很拥挤的。

如果做一点差异化,最好是能叠加情绪价值或一定的故事感或是有价值的干货输出,美景或一些其他视觉设计类同理,不然容易昙花一现。

做自媒体账号,打造观众粘性,一定要避免内容零散,作品需要系列化,系列化才能够强化IP属性。同时思考观众想看什么,而不是你想做什么,不要只自己产生了苦劳,却不能对观众输出价值,最终要看数据结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