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隶书《袁博碑》

书法观复 2021-10-18 20:38:00

《尚府君残碑》全称《汉甘陵相尚府君碑》,又称《甘陵相碑》。隶书,碑残为两块,一块残高一百五十二厘米,宽廿二厘米,存文五行,一块残高一百八十一厘米,宽廿四厘米,存文六行,行首字均缺,行三十余字,计一百四十三字,共存隶书三百一十五字。碑主姓氏已残佚,王国维等其他学者以为袁博,主要依据此碑出土于洛阳,与后汉《袁安碑》《袁敞碑》同出一地。后人以为尚博,尚府君之尚故,然均非是。查《后汉书》及《东汉将相年表-三公-司空》东汉司空一职凡七十九人,未见有尚姓司空,而袁姓司空先后有四人,为袁安、袁敞、袁汤、袁逢。但考遍汉魏正史,惜无袁博此人。

此碑书体规整秀美,笔法雄健,字势舒展,碑文隶体,字体浑厚,稳重秀逸,笔力遒劲,可以说是开狂放姿肆的魏碑体的先河。为隶书成熟时期典型作品。谓《袁博碑》之书法至精劲,为汉刻中之“上品”。它是研究魏碑体的宝贵资料,具有极高的书法价值。该碑拓片经康有为鉴定,认为书丹者是东汉大文豪蔡邕。

原石现藏河南偃师县人民文化馆。风格与规正的东汉隶书一致,当为东汉碑石无疑。结字秀美。字的点画结构安排上,有时把横或竖特别拉长夸张,如“博”“桀”诸字,有辐射性的趋势。左右结构的字讲究大胆占让或左右两半高低的参差,如“规”字左侧特高,使字迹在规正中有纵逸之趣。写隶书时参考此碑结体特色,可免过于平板僵木之弊。----《古代碑帖鉴赏》 费声骞

据《洛阳石刻出土时地记》载:“民国十一年阴历十一月十四日,洛阳城北张羊村北陵出土。原石析为四,迨六朝时不知珍惜裂为墓门,此仅得其前二片,他二片未见。字中有穿。”关于立碑年月,近人王国维氏谓:“此谓额署甘陵相,其人必在东汉桓帝建和元年清汉国改为甘陵之后,而立碑又在其后,当在后汉末矣。王国维先生《观堂集林》曾载:“《甘陵相碑》当在汉末矣,隶法健拔恣肆,已开北碑风气。不似黄初诸碑,尚有东京承平气象也。前人研精书法,精诚之至,乃与古人不谋而合。如完白山人篆书,一生学汉碑额,所得乃与汉太仆残碑同;吴让之、赵悲庵以北朝楷法入隶,所得乃与此碑同。邓、吴、赵均未见此二碑,而千载吻合如此,所谓鬼神通之者非耶!”

此碑书法精整,骨力雄强。罗振玉氏谓其精劲之至,为汉刻中上品。传世拓本稀少。此拓边缘稍模糊,盖所拓时水汽未干即揭所致,饶以为白璧微瑕之憾也。文物出版社《书法丛刊》第九辑辑入。当代学者萧沉等亦有文章论及此碑。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