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扇-15刚列装,西方评论又来了:“这不就是咱90年代的水平嘛!”听着像在打分,其实更像在“泼冷水”。但您别忘了,美国发动机三十年自由发展,我们中国这边呢?
前面被卡,后面被封,一路靠自己啃骨头、熬日子,硬是把个“心脏病”战机熬成了全国产。今天就带你看看,这颗“涡扇心脏”到底是不是人家30年前的老古董!
差三十年?你倒说说三十年前你让我们买了吗?2020年12月,美国商务部更新“军事最终用户清单”,58家中国公司被列入,八成涉及航空制造。
这一幕并不突兀,2020年初,美国就曾以“安全问题”为由,对中国商飞的C919发动机合作项目发出禁令威胁。风头没过,一年首尾,目标始终是中国航发。

这并非第一次。早在1970年代,英国罗·罗公司主动提出向中方出售斯贝发动机,报价军用版本。当时中方代表激动不已,却在对方技术人员口中听到另一个名字:吴仲华。
1950年,吴仲华在纽约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上正式提出“三元流动理论”,这套理论支撑了斯贝发动机的核心技术结构。NASA曾将吴仲华的教学视频作为培训教材。而那时,他却在湖北乡间养猪。
技术不是突然天降。中国自1950年代启动航空发动机项目,1960年代在湖南株洲建成三三一厂,1954年1月13日中央批准试制任务,目标是M-11活塞发动机。
墙泥未干,工具未备,技术空白,数千张施工卡、三千多种工装、设备、夹具全靠自己造。一年零三天后,首台发动机点火成功。
此后数十年,从仿制苏联R-11发动机的涡喷-7到自主制造的“太行”涡扇-10,再到今天列装的“涡扇-15”,中国人脚踏实地干了一条工业“马拉松”。

而现在,有些人张口就说“落后三十年”。请问,三十年前你哪次卖过给我们?斯贝发动机、F404、F110,哪个不是口头合作,实际封锁?2016年之前,中国连民用CJ1000A的核心机材料都靠进口;2020年,中国刚完成CJ-2000发动机核心机点火试验。时间线清清楚楚,是封锁逼出的独立研制,不是井喷,是蠕行。
技术封锁、零部件禁运、软件管制、工程标准垄断、出口许可制度——这才是中国航发“迟到”的真实背景。批评之前,请先读完我们干了七十年什么。
涡扇-15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它是封锁中咬牙造出来的成果。
“热乎的心脏”,中国航发是怎么一步步蹚出来的?涡扇-15的推力目标是18吨级,为第五代战机歼-20量身打造。这个目标,不是纸上写的,是从千锤百炼走来的。2000年之前,中国主要靠仿制苏制AL-31、R-13、R-15等型号,推进本土制造。当时最大的问题不在机体,而在“热端”。

所谓热端,指的是高压涡轮与燃烧室。材料耐温性不够,燃烧效率难以控制,部件寿命难以提升。解决热端,需要耐高温单晶叶片、陶瓷基复合材料、热障涂层、涡轮冷却技术等十余项系统协同。
2006年,“两机专项”正式启动,此举标志中国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推进”。2016年,中国航发集团成立,统一整合航空发动机研发力量,将原隶属不同军工单位、院所的资源集中,目标明确:技术体系化,工程平台化。
而真正扛起标志性任务的是”涡扇-10“太行”发动机。它作为第三代涡扇发动机,是首个成功大批量列装的国产战机动力核心,服役于歼-10、歼-11B等多型战机。推力约13吨,较之前进口型号具备明显自主优势,且已完成三代改进型号。
2018年珠海航展上,歼-10B战机在空中完成“眼镜蛇”机动动作,标志着太行发动机矢量喷口版的成熟。这是中国第一次在世界航空展览上,通过实机飞行,公开国产航发的高机动性能。

国产“心脏病”逐步缓解不是抽象的技术成就,而是清晰可查的工艺演进。“太行”之后,“峨眉”工程启动,“长江”系列转入民用市场。其中,CJ-1000A用于C919干线客机,目标替代美制CFM56;CJ-2000更瞄准远期战略运输与宽体客机应用。
今天的“涡扇-15”,是这些工程基础上的集大成之作。它不是独立变量,是“太行”走完路、技术升维的必然结果。
它不是试验品,而是列装型发动机。
“推不上去”?不妨来看看你家F-22用了几年才靠谱美国最新的XA100发动机是典型的“变循环航发”。这类发动机能在亚音速状态下通过大涵道比提供推力经济性,又能在超音速巡航时缩小涵道比实现爆发力提升。它的涵道比是可变的,而传统涡扇只能是固定的。
这听起来确实先进。但对比参数,涡扇-15并非“低一代”产品,而是同为第四代推力矢量发动机。涡扇-15设计推力18吨,涵道比约0.38,支持歼-20达到2.2马赫最快速度和1.6马赫巡航速度。这一组性能参数,与F-22所用F119发动机基本对等。

F119最大推力15.8吨,涵道比0.3,支持F-22完成超音速巡航。这项技术美军从1986年启动研发,直到2005年F-22形成战斗力,前后用时近20年。
XA100首轮测试完成于2020年12月,计划服役时间尚未确定,仍处验证阶段。
而中国的涡扇-15,从研制到实现列装,周期在15年内。若以首次公开为标志,其进度并不慢于美军上一代产品。况且,中国此前没有变循环航发经验,全部体系靠自主建模,推力、涵道比、燃烧效率三个核心指标并无结构性劣势。
至于油耗、推重比、升限等二级指标,涡扇-15与F119比差距在5%以内,远未达到“代差”水平。说它“落后三十年”,这评价不带时间逻辑,也不含技术背景,仅是一种心理优越的再包装。

中国航发发展中的“可用性优先”策略决定了,发动机不以“试验领先”为目标,而以“平台列装、工程稳定”为优先。这就是为何涡扇-15在技术路径不追热点、而追成熟可控的原因。
成熟是第一步,领先要靠时间。而这时间,过去是等来的,现在是干出来的。
涡扇-15不是你说的“落后”,它是我们手里的战力。
参考资料:中美航发差距被拉大?涡扇15的推力、油耗和高速性能均弱于XA100.网易新闻.2024-12-24.
从落后30年到10年,中美发动机性能对比,中国质量正在努力追赶.腾讯网.2021-12-11.
三台发动机,带你了解70年航空发动机进化史.新湖南.2024-10-30.
从“封闭独立”到“开放融合”,中国航空发动机的四面突围.澎湃新闻.2021-03-09.
中国最先进航空发动机,距离美国有多远?专家:涡扇-19是关键.澎湃新闻.2020-09-21.
马斯克查出f119和f135造假,f119只相当于涡扇10初期版本的推力,而涡扇15是真正意义上地球第一款推重比超过10的战斗机发动机!
30年了美国也没多大的进步啊[呲牙笑]!再过个30年不敢想象[点赞]
关建是美国三十多年发动机技术没有什么进步在说三十年前美国发动机造假呀
美国佬的发动机好牛逼,3000小时才大修,最后发现400小时就要换。
落后多少年不要纠结了,总之是有了,比没有强。
问题是美国的发动机也还是三十年前的水平啊[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X100的开发已经停止了,目前基本上认为已经开发失败了, F119现在证明是在吹牛逼,整了半天,全都是草台班子。
厚积薄发,一步一步干出来的,向中国军工人致敬!
管他相当于美国佬多少年的技术。首先解决了有机可用。然后再解决性能更好的问题…
就算是霉帝30年前的水平,可老霉不是等了我们30年吗?别忘了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一直在发展中呢。
吹牛逼
经典的标题党,西方评论?小编是你的评论吧,为了骗点流量,小编你是啥都敢瞎编[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这就和体育运动一样,虽然说我现在才能在赛场上打破你三十年前的记录,但是不表示我以后不会再赢你,你自己的记录30年都破不了有没有可能是你自己在退步或者是原地踏步呢[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