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草鞋、扛着大刀,李家钰率川军爬上太行山,准备和鬼子拼命。他动用了全部家底,却没想到等着他的,是日军108师团这帮钢筋铁骨的家伙。
这一仗,川军拼出血路,也拼出尊严!

1938年2月14日清晨,山西黎城县东阳关,寒风刺骨。在这块有“太行门户”之称的咽喉要地,川军第47军178师正面临一场大考。
对面,日军第108师团兵分两路,自邯郸武安一带翻山越岭,目标直指这座可进长治、下临洛阳的门户。
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进攻,这是日军试图一口吞掉整个晋东南的前奏。只要拿下东阳关,日军就可以南下临汾、运城、芮城、风陵渡,东打郑州,西撬西安,形成对中原的合围。

而守不住这条咽喉线,整个中部战场就会像漏了底的坛子,一泻千里。李家钰此时将全部赌注压在了178师身上。
虽然手里只有不足4000人,但在他的部署下,官兵死守香炉峰、天主坳、老东阳脑三道防线,构筑工事,从明代古长城一直延伸到白土岭,前后达20余公里的防御纵深,被他拧成了一根绳。
当天下午,日军先用炮火洗地,再组织部队向香炉峰冲击。这个地方可不是随便选的,崖壁如刀削,地势高峻,易守难攻。
日军一波一波冲锋,结果都被埋伏在山顶的川军打成蜂窝。1062团谢子奇营长死守一线,三天换了五次阵地,就是没让鬼子越雷池一步。

而就在同一天,李家钰却遇上了“猪队友”。驻守涉县的孙殿英部突然崩盘,数百士兵投敌。李家钰临危增援,结果罗功亮营孤军深入,被日军包围,全营百余人壮烈牺牲。
消息传来,李家钰怒火中烧,却也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全力维持前线稳定。
到了2月15日上午,东阳关战事进入白热化。日军动用大炮和飞机轰炸香炉峰阵地,接连发起冲锋,却被川军击退数次。
团长罗仕英亲自在前线指挥,与弟兄们轮番扛下炮火,甚至用成捆的手榴弹将崖下藏身的300余名日军炸成血肉模糊,一口气全歼,无一生还!

一天的激战,敌我皆付出惨烈代价。鬼子越打越急,川军越守越凶,东阳关的山崖与壑谷里,已是尸骨成山。
打到没子弹,就扔手榴弹,再不行——扔自己!1938年2月16日,清晨九点。雾气刚散,日军从涉县调来8架飞机,低空轰炸香炉峰、天主坳、老东阳脑三大阵地,地面炮兵再度开火,一时间东阳关前线硝烟四起。
这天的敌情更为复杂,日军更改策略,由点突破转向面突破,力图从多个方向撕开防线。但川军没让他们得逞。
在天主坳阵地上,1063团第一营营长杨孟侯领兵镇守。此地三面环山,中间沟壑纵横,一字岭从天主坳前方突起,是个天然的伏击点。

日军误判前线无人,果真弃守不顾,从一字岭下方冲入喇叭口峡谷,结果被预设的前后交叉火力夹击,100余名日军悉数被击毙!
香炉峰方向也没闲着。日军连续炮击后发起大兵团冲锋,一股日军突入火力盲区,正以为得手,哪知守军在崖顶早已准备就绪。
崖下突现炸雨,成捆手榴弹如流星坠地,炸得鬼子一阵乱蹦乱跳。撤出的日军刚转身,便迎来川军机枪扫射,一个不留!
而老东阳脑阵地最为惨烈。地势相对平缓,无险可守,面对炮击后一波又一波的日军强攻,川军日内三度肉搏,与敌刺刀相见,大刀劈开胸膛。

营长周策勋三弹穿体仍指挥作战,终不幸壮烈殉国。当日夜幕降临,川军残兵重整战备,用石头、刺刀、甚至牙齿与敌缠斗到底。
他们把手榴弹绑在身上冲进敌群,拼着一命换三命;他们在壕沟内近身格斗,有人赤手空拳抓住鬼子拼命咬,誓不后退一步!
这一夜,鬼子不敢进村,不敢入屋,野外搭帐篷生火——可见川军的抗击之烈已震慑对手。
退得慢一点,后背就多一个窟窿!1938年2月17日傍晚,天色昏暗。李宗昉师长接到紧急命令,日军通过汉奸向导,已从龙王庙绕后形成合围,川军若不撤,必将全军覆没。
47军火速下令178师连夜转移,目标长子集结。为掩护全师撤退,香炉峰守军留下一个加强连断后,300余人,四挺重机枪。
连长黄高翼指挥若定,在飞机、大炮轮番打击中,以一连之力死守高地,最终胸部中弹壮烈牺牲,阵地寸土不失。

2月18日凌晨,各部队开始秘密撤离。鬼子天明后才发现防线已空,派出骑兵追击。东阳关至黎城一路,成了最惨烈的撤退战。
在停河铺玉石桥,川军遭遇大面积轰炸。500米开阔地内炮弹成片落下,伤亡无数。在水池旁抵抗的一个排,打到最后一人,也没一个后退,全部壮烈牺牲。
七里店、冯将军庙、董北村……一路上,川军边打边退,在高地埋伏、在庙墙掘洞、在井里沉枪,用尽一切方法阻挡日军。
一部川军被追至赵店渡口,伤兵众多,民众护送。守桥部队联合掩护,边打边放火烧桥,彻底断后。赵店一战,是川军撤退线路上的最后一道屏障,也是一道血与火铸就的障壁。

这一仗,川军47军阵亡官兵超2000人,歼敌1000余名。无一人投降,无一人被俘。他们身披单衣草鞋,却在东阳关硬生生拦住了三万日军三天三夜。
他们不是神兵天将,他们只是一群来自西南的汉子,用血肉筑起民族的屏障。
在整个抗战过程中,来自四川的军人数量位于全国前列。他们从一开始战斗到了最后,还因为是杂牌军不为蒋介石待见,得不到好的装备和武器。
可即便如此,无论是台儿庄还是太原、忻口会战,都能看到他们视死如归的身影。李家钰将军也血染沙场,把生命奉献给了国家。
参考资料:川军血战东阳关.中红网.2018-05-21
李家钰:男儿欲报国恩重 死到沙场是善终.中国军网.2019-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