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美国已经是明着和中国对着干了,凡是中国参与,或者具有极大影响力的领域,美国都要横插一脚,或者想方设法抹黑。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浪潮中,人工智能已然成为各国竞相角逐的制高点。但是,在最近落幕的巴黎人工智能行动峰会上,英美两国却意外地选择了拒绝签署意在加强AI全球治理与合作的《巴黎人工智能宣言》。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潜力巨大,但也伴随着诸多挑战和风险。因此,全球各国需要携手合作,共同制定规则和标准,以确保这项技术的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法国、印度等61个国家在峰会上达成共识,和中国“统一战线”,签署了这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宣言。
宣言中强调的“开放、包容和道德”原则,正是当今科技发展所急需的。这些原则不仅有助于推动AI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更能保障全球范围内的公平与正义。但是,英美两国的拒绝签署,给这一进程带来了不小的阻碍。
特别是美国,其副总统万斯的表态更是令人寻味。他一方面强调AI是美国不会错过的机会,另一方面却对全球合作持保留态度,甚至暗示与中国等国家的合作存在风险。
这就是典型的“玩不起”,见不得其他国家比美国好,尤其是惧怕中国抢了他们的风头。美国在科技领域亦有着霸权的心态,但是这么做,反而让别的国家看了笑话。
事实胜于雄辩,尽管美国试图通过封锁和排斥来维持其科技领先地位,但如今的中国,已经在AI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与60多个国家紧密合作,领跑全球合作。这种大势所趋之下,美国的自我封闭只会逐渐失去在全球科技舞台上的影响力。
从长远来看,全球科技合作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英美两国的短视行为,终究无法阻挡科技进步的步伐。事实上,即便没有英美,在中国的影响下,其他国家仍旧能够有序的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
人工智能峰会后,万斯又赶到了德国,出席年度国际安全重镇——慕尼黑安全会议。这场自1963年以来每年2月举办的高端国际论坛,已成为各国在战略和安全领域的对话平台。
在如此关键的场合,万斯计划和泽连斯基会面,讨论如何通过谈判化解俄乌之间的紧张局势。考虑到美国是俄乌冲突中的深度参与者,外界对美国政策走向的关注度因此攀升,而万斯此行将被视为一种风向标。
但是,令万斯措手不及的是,在他刚抵达巴黎之际,一则来自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报道掀起了波澜:2024年,中俄之间的物资运输量达到创纪录的1.74亿吨,同比增幅达36%。
为什么这个数据让万斯如此紧张呢?
我们要知道,美国推动俄乌冲突,就是为了“围剿”俄罗斯,而现在,特朗普和普京已经通话,特朗普还想通过拉拢俄罗斯来制衡中国发展,因此,中俄之间的合作越紧密,美国就越着急。
和中国合作,俄罗斯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也进一步突显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这一切令正在欧洲行程的万斯感到棘手,因为他原本计划在慕尼黑的会议上,和泽连斯基探讨如何在与俄罗斯的谈判中施加更大的压力,以达到美国的战略目标。
但是,中俄合作如今看起来,根本无法撼动,至少,在看清美国真面目之后的俄罗斯,会慎重考虑和美西方的合作。
因此,通过俄罗斯来制衡中国这条路,是走不通了。
事实上,美国政府现在根本无法取信国际,或许对于那些弱小的国家而言,美国依旧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国家,拥有强大的影响力。但对于中国而言,美国和其他国家并没有什么不同,如果是真心合作共赢的,中国欢迎,但如果想要挑衅中国,打压中国的,那么中国定然会进行强有力的反制,而现阶段的美国,也已经尝到了被别人“卡脖子”的滋味,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