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1年,32岁的杨贵妃冲着48岁的安禄山喊,“禄儿,快来,为娘为你洗三。”只见200多斤的安禄山,褪去衣衫,坐到大木桶中,享受杨贵妃地服侍,而唐太宗全程大笑围观。
这一年,安禄山生日这天。唐玄宗和杨贵妃大摆宫宴为其庆生。
谁知,3天后,安禄山却突然接到了“干娘”杨贵妃的传召,要为他“洗三”。
这是一段令人匪夷所思的关系,要知道,彼时安禄山48岁,杨贵妃32岁,安禄山比杨贵妃足足大16岁。
为什么安禄山会叫杨贵妃“干娘”呢?
这还要从安禄山的出身说起。
安禄山出身西域,父亲早逝,他随巫师母亲混迹各个藩地,不仅心眼活分,嘴皮子也厉害,而且还顺便精通了6藩语言。
但这样一个西域人,怎么成了杨贵妃的干儿子呢?
原来,安禄山是随母亲改嫁右羽林大将军安波注的哥哥安延偃后,才改姓安。
随着年龄的增长,安禄山长成了200多斤的大胖子,但他却身手矫健、骁勇善战,更是凭借着一身武艺,当上了平卢兵马使。
可安禄山是个很有野心的人,他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应该如此平庸。
740年,他通过运作,让当朝宰相李林甫亲自在唐太宗面前,进行引荐。
可唐太宗将安禄山召唤进来一看,却愣住了。
当皇帝的人,大多数都处事不惊。于是唐太宗为了缓解尴尬,就问安禄山,“你这肚子里装的都是什么?”
安禄山眼睛一转,“臣肚子里装的是对陛下的一片赤胆忠心。”
谁不愿意听好话呢?皇帝也不例外。
要不然乾隆明知道和珅贪,却仍留他在身边这么多年。和珅总能说些皇帝爱听的,是主要原因之一。
再来说唐太宗,听了安禄山的话,十分受用,对他的印象也非常好。
于是,安禄山就经常陪伴在唐太宗左右。
742年,唐太宗任安禄山为代理御史中丞、平卢节度使,带兵出征。
5年后,安禄山胜利归来,唐太宗非常满意,大摆筵席为他庆功。
心思活泛的安禄山见状,知道这是再次拉近和唐太宗关系的机会。
于是,他起身,跪在大殿上向唐太宗磕头,“陛下,您待臣实在太好了。臣无以为报,将全部身家性命全部交于陛下,都不能回报万一。”
而坐在唐太宗旁边的杨贵妃见状,便任性地说,“陛下不如和他结拜吧。”
唐太宗挑了挑眉,十分宠溺地看了一眼杨贵妃,却没有答话。
此刻,安禄山确是心思百转。
当皇上地兄弟固然荣耀无限,但是很多事情却要有顾虑。
平衡利弊后,安禄山却做了个惊人地举动。
他竟然理直气壮地跪下,向小自己16岁地杨贵妃磕头,并叫了一生,“干娘!”
杨贵妃一生无子,孩子就是她过不去的坎,这一声“干娘”更是叫得她非常熨帖,更加觉得安禄山这个人十分有趣。
杨贵妃就任性地,将安禄山真地当个“孩子”对待了。
于是就有了在安禄山48岁生日后3天,接到了杨贵妃要为他“洗三”的旨意。
要知道,“洗三”是新生儿出生3天后,给孩子洗澡,寓意祛除污秽,起到平安健康。
其实,这根本就是杨贵妃在拿安禄山取乐。
但安禄山却不在意,他来到宫里后,顺从的让人脱掉了衣服,坐在一个大木桶里,心安理得地让杨贵妃给他洗澡。
洗完后,杨贵妃还准备了一大块绸布,当作襁褓,把安禄山裹起来,并放到一顶彩轿上,在后宫转了一圈,还在后面开心的喊着,“禄儿,禄儿”。
60岁的唐太宗全程在旁边围观,并没有为这荒唐事感到羞耻,反而哈哈大笑。
可当时的唐太宗,怎么也不会想到,眼前的这个人,不仅抢走了自己喜欢的女人,更抢走了自己的江山。
安禄山一下成了唐太宗眼前的红人,不仅留宿后宫,和杨贵妃同塌,更手握重兵。
新任宰相杨国忠冒死上谏,“陛下,请您小心安禄山。”还给唐太宗出了主意。
可没想到,这些招式都被安禄山轻松躲过。
这样的试探,不仅没有让唐太宗提防安禄山,反而在信任的基础上,多了一分内疚,觉得自己冤枉了他。
可是,事情的发展,却超乎唐太宗的预料。
755年,唐太宗连续2次召见安禄山,但安禄山却拒绝回京。
直到这时,唐太宗才察觉出不对,可是为时已晚。
安禄山勾结史思明起兵,拉开了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的序幕,也将唐朝推向了灭亡。
抛开唐太宗深信安禄山这一段,唐太宗还是个很有谋略地皇帝。
他重用李林甫,却也提拔杨国忠与他抗衡;他看重安禄山,却也没忘了重用哥舒翰去牵制。
但这一切的平衡,却又别集三千宠爱与一身的杨贵妃打破了,李林甫终失势,杨国忠上位。
没了靠山的安禄山,承受了来自杨国忠和哥舒翰的双重压力,再加上本就有的野心,仅用15万边军,就发动了安史之乱。
唐太宗跑路、杨贵妃殒命、安禄山自立为帝。
人们自然而然地将一切罪责归咎到了杨贵妃身上,并送上了一句“红颜祸水”。
可安史之乱的罪责,真的应该由一个后宫的女人承担吗?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