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
寒冬腊月,北方大地瑞雪纷飞,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大地银装素裹,被皑皑大雪所笼罩,只剩些杂草与树根隐约裸露。此时此际,从蝙蝠、刺猬到松鼠、青蛙、蛇等,很多小生灵应该都躲到巢穴里冬眠了。不仅是这些小动物,还有熊等大型动物,都会找一个树洞或泥洞躲起来,静静地冬眠。还有些昆虫会以蛹的形式越冬。
对于人类来说,动物冬眠是一种神奇的生物现象。当动物经历冬眠,它们就像入睡了一样,身体进入恍惚状态。与此同时,它们也处于生命的边缘,它们需要保持自己的能量和营养,才能够在寒冷的季节中存活。那到底是一种何等样的存在体验呢?——一种梦中的生命,一种假死的生命。
据说把一只冬眠的松鼠从树洞里挖出来。它的头好像断了一样。怎么摇都不会张开眼,用针也刺不醒。只有把它烘热才能动起来。冬天时如果遇到全身僵硬的动物,蜷缩在洞穴里,几乎停止呼吸,脉搏变得极其微弱,近乎和死去了一样,一定不能伤害它们,因为它们还活着!
当天气渐寒,昼短夜长,动物选择冬眠来度过寒冷的冬季,减慢新陈代谢以节省能量,进入深度休眠状态,直到春天到来时,它们将再次“复苏”。如果说动物冬眠是一种假死的话,那么,来年春天的苏醒就是一种复活。我们的祖先早就观察到动物冬眠的现象了。在立冬以后,蛇虫青蛙就看不见了,它们口里含一团泥巴,钻到地底下,不食不动,半死状态,古人称作“蛰”或“蛰伏”,要到二月时,第一声春雷一鸣,这些蛰伏的蛇虫青蛙,吐出口中的泥巴出洞了,古人称作“惊蛰”。
过去农夫惊蛰以后下田耕作,一不小心,触到毒蛇含过的泥巴,会中毒肿痛。在中国北方,未过惊蛰节气,农作物种子下地,不会发芽生长的,一定要到惊蛰第一声雷以后,才开始抽芽。中国人早就知道了春雷的作用,《易经》上告诉我们,雷有八种之多,分别为:水雷屯,泽雷随,风雷益,天雷无妄,火雷噬嗑,山雷颐,地雷复,震为雷。从卦气来看,地雷复为十一月冬至之卦,此时既是最冷也是白天最短的时候,但也是阳气返回的时候,因此从冬至之后也是白天开始渐渐变长。阳爻归来,正是复卦的卦义之所在。也因此有所谓的“一元复始”的说法。地雷复,雷在地下,雷象征的是动、春天、生机,一切的生机藏在地底下,有万物冬眠之象。冬眠虽然表面上看来是一片死寂,但却是暗藏无限生机。
等到雷出于地,震为雷,一声春雷震动,万物欣欣向荣。雷是自然的节奏,是变化的使者。雷声震动,意味着生命的觉醒与启动以及觉醒。古人早就发现现代科学检测到的一个自然现象:雷电可以作用于地面产生丰富的自然肥料。春雷震震的作用是什么?就是一切冬眠生物的苏醒都需要自然养分的滋养。春雷唤醒沉睡的生命力,推动万物生长。植物一岁一枯荣,动物从冬眠到苏醒,这种自然循环给先民以强烈的印象。中国人宗教观的一大特点,是强调死与生是相互转化的,是循环的,这种观念与农业信仰有直接的关系。在每年自然界生与死的转换节点,比如“一阳来复”的冬至,人们往往要举行大规模的集会祭礼。这种祭礼是对死而复生即对生的崇拜。由此推论,古人认为自身的生与死也是出于同自然一样的循环过程。
此时此际,秋叶铺床,瑞雪作被,沉默的大地上,冬眠的动物们,各个睡在它们自己的家里,恐怕连梦也不做一个。它们已进入了一种人类从未进过的领域,一个完全吞噬它们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它们睡得正香。冬眠如同静默的音乐,想象一下,每个被覆盖的声音——覆盖在一层又一层厚厚的冰絮里,睡熟的万物沉浸在静谧之中。从松鼠、刺猬、蝙蝠、旱獭、土拨鼠,青蛙、蟾蜍、蜥蜴、蛇、龟鳖,到蜜蜂、蝴蝶、瓢虫,鲫鱼、鲤鱼、泥鳅、龙虾、北极熊,冬眠的它们进入了一个不同的世界,这也是大自然的伟力。那个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制冷器,里面的事情都趋向于零度以下。
冬眠就像一个奇幻的梦境,让动物们进入极度接近死亡的状态。其实这也是自然母亲将她的一些孩子唤回自己怀里安静睡觉。冬眠不仅仅是一种动物的自我保护方式,更是一种与大自然建立和谐共生关系的形式。冬眠是生命和自然之间神奇的连接。我们人类无缘体会到这种生命深处的神秘。
冬深深,雪纷飞,想做一只荒芜池塘里蛰伏的蛙,钻到松软的淤泥下,不食不动,等待春风微微一笑,就破土而出,露出二月俏皮的眉眼,鸣响春天到来的最早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