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拖延症

文化学者黎荔 2025-01-08 00:44:11

作者:黎荔

记得热播剧《繁花》中,有句台词:“今天的太阳,晒不到明天的衣裳,时间决定一切。”这句台词来自爷叔,意思是时间一去不复返,机会错过不再来。当时的阿宝只是普通人,是爷叔教他一步步成为了“宝总”,靠的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选择。剧中说的是要抓住商机,但这个道理,在剧外可以延伸到与时机相关的所有事。

今天的事情只能今天去做,不能推到明天,因为明天还有明天的事要做。这话说起来很绕口,但道理却非常受用。对于一个拖延症,失去的只会越来越多。层层叠叠,积重难返。到头来,只会一场空。

我们都会拖延。第二天要递交的报告,总是会加班到凌晨才能搞定;制定好的健身计划,多半会因为各种借口而“流产”;赌咒发誓要完成的年度规划,总会在年底发现无颜面对……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上,拖延症成了我们许多人的惯用借口。

仔细分析下来,造成拖延的因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逃避型拖延。当面对一件自己不想做,而又不得不去完成的事情时,人们会选择拖延来逃避。大脑里控制思考、执行力的前额叶皮质会不断提醒:“快点做完手里的事情。”不过,控制潜意识的边缘系统会不断拒绝这项指令,于是,在事情完成的截止日期到来之前,人们总是会一拖再拖。我们拖延的,常常是我们内心深处所不愿意做的事情。这是理性大脑和感性大脑的冲突,这是表层自我与内在人格的冲突。就像很多时候,一个男人拖延结婚,根本原因就是他认为身边的女人不是想像中的好妻子。拖延就是耗着,预料到后果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将计划好要做的事情,尽可能往后推迟去完成的行为。久而久之,一堆人生残局不肯收场。与其这样,还不如一开始就明确这不是我要的,不要陷入无谓消耗人生的泥潭中,追随心之所向去做事。

拖延的另外一种,是精益求精型拖延。有一些科学家认为真正聪明的人,会拖延他们觉得重要的工作。因为他们非常在意他人的目光,希望自己能够百分之百完美地完成工作,总想着要一次性将工作做好。所以,他们不愿匆匆忙忙地下手,一定要万事俱备才能进入状态。于是越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就越是难以如期完成任务。不过,科学家认为这并非完全坏事,沃顿商学院的心理学家亚当·格兰特认为,拖延恰恰是创新的关键,他指出史蒂夫·乔布斯曾使用过拖延战略。乔布斯会把项目一推再推,反复思考各种可能性,等待各种不同的观点浮出水面,而不是直接选用最传统、最显而易见和最熟悉的方案。正是在一再拖延中,一个最优解终于被推导出来。

我想到一个相似的案例。在众多的武侠小说家中,古龙是出类拔萃的一位,同时代能与之比肩的仅有金庸和梁羽生,古龙将写稿视为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他先会洗净双手,换上最舒适的衣服,然后坐在书桌前,伸手打开抽屉,拿修甲工具,把指甲修得干净整齐了,才会动笔写作。当思路流畅的时候,古龙一个小时能写三四千字,但是没有灵感的话,就一个字也挤不出来。每当思路停滞的时候,古龙或者猛抽香烟,或者干脆把耳朵贴在墙壁,凝神静听,似乎墙会告诉他怎么把故事推进下去。古龙通常会在下午5点左右开始动笔,为了克服自己的“拖延症”,他会先请一些朋友去某个餐馆等候。因为要写完后才能出发,所以古龙不得不抛下一切杂念,全力投入到武侠世界中去。当然,那些朋友们如果赶上古龙灵感枯竭的当口,那就只能长久枯坐,盼着请客人早早出现。

古龙小说语言的简洁、有力、快节奏,以及经常性的蒙太奇手法,他从人性探究到意境营造的求新、求变、求突破,原来是这么给逼出来的。不过,当古龙挣脱出金庸、诸葛青云这些前辈大师既有模式的桎梏,开创出属于自己的风格时,这个拖稿的毛病也是为人所诟病。常常是正在报纸上连载一部小说,开头写得悬念迭起的,但后来作者却失踪不见了,任是编辑找遍天上地下,就是抓他不着。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古龙作品集》中,不少小说由上官鼎、墨余生、于东楼、丁情等人代笔,因为本尊因为写不出来拖稿已经神隐了。

一项调查显示,有 70% 的人认为自己有时候会拖延,有 45% 的人认为自己一直身陷拖延的怪圈中无法自拔。很多人都有拖延症这种毛病,虽然事情多得很,但还是不逼到时候,不肯下手。那么,如何尽早摆脱拖延症呢?除了给自己增加压力,以先苦后甜、化整为零的法则来做事,我觉得古龙的办法也不错,利用外界环境的影响来克制拖延症。古龙一生交友无数,视朋友高于一切,所以他会在下午五点用尽了自己的洪荒之力来写作,以便马不停蹄地奔赴那些注定要被罚酒的朋友聚会。当一个人发觉自己有拖延症,自律力缺失的时候,不妨去找一个特定的组织、环境。在这样的组织、环境中,制度会帮你约束拖延的恶习;一些办事讲效率、雷厉风行的人,或者你特别看重、不想辜负的人,会给你不拖延的信心和力量,让你慢慢改掉拖延的习惯。实际上,依靠环境来改变是一个最省心的方式,特别是当你对自己还不够有信心时,只有依靠外部的环境来推动你自身的调整和改善。

无论如何,归根结底,拖延症都是一种典型的对时间管理无能的表现,是自我调节失败。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害怕承担风险,害怕不被接受,畏惧他人评价,自我的无力感,都让我们学会偷懒耍滑,让我们患上拖延症,让我们陷入泥潭,不能一鼓作气完成手头上的事。我觉得,真正要摆脱拖延症,就是做一件事,最好就不要问它的结局,因为所有的结局到了真正终结时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做一件事的时候,只该问这件事,是不是应该去做,是不是值得去做,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是不是能够让自己振奋,让别人快乐,因为生命只不过是一段过程而已。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