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时,乐观和悲观背后的门道,都在这儿了!

淼淼生看商业 2025-02-21 11:05:42

在我国股市的起伏浪潮中,一种极为有趣的现象反复上演。当市场处于高位,如 2021 年初,上证指数一度逼近 3700 点,沪深两市的日均成交额连续多日突破万亿元大关,此时乐观情绪如汹涌潮水般弥漫。据统计,2021 年 1 月新增投资者数量达到了 208.05 万,同比增长 161.57% ,投资者们被乐观情绪裹挟,纷纷加大投入,似乎牛市将永不停歇。

而当市场处于低位,情况则截然不同。以 2019 年初为例,在经历了 2018 年的持续下跌后,A 股市场的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悲观论调不绝于耳。2018 年全年,上证综指累计跌幅达到 24.59%,深证成指跌幅更大,达 34.42%。投资者们在资产缩水的恐惧下,信心严重受挫,大量抛售股票。

这种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心理学与经济原因。对于投资者来说,学会洞察言论背后的逻辑,是实现财富增长的关键。

顶部乐观:贪婪驱使与确认偏见

当股市接近或达到顶点时,投资者的贪婪本性和偏见会导致乐观言论泛滥。贪婪让投资者渴望资产无限增值,而偏见使他们只接受市场继续上涨的信息,忽略相反观点。2015 年牛市顶峰时,新增开户数剧增,仅 2015 年 4 月,新增投资者数量就达到了 496.92 万,创下历史单月新高。市场充斥着乐观预测,投资者在贪婪和确认偏见影响下加大投资,催生了市场泡沫。同时,专业人士和媒体营造的乐观氛围也会推动市场偏离基本面。

底部悲观:恐惧支配与群体效应

股市处于底部时,投资者的恐惧心理和群体效应会导致悲观言论盛行。面对资产缩水,投资者恐慌抛售,群体效应又让他们盲目跟随主流观点。2018 年 A 股市场下跌,全年上证综指跌幅达 24.59%,市场满是悲观声音,投资者信心受挫,即便有利好消息也被忽视。媒体和专家此时也可能过度渲染负面因素,加剧悲观情绪。

独立思考的力量

投资者要洞察股市言论背后的心理机制,在顶部保持清醒,底部逆向思考。要具备独立思考能力,重视基本面研究,不盲目跟风。比如贵州茅台,作为白酒行业的龙头企业,业绩持续增长,其净利润从 2010 年的 50.51 亿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466.97 亿元 ,股价也不断创新高,长期持有能获得显著收益。投资者还要树立长期投资观念,认识到股市波动是常态,真正的投资机会往往隐藏在市场极端情绪中。

总之,股市中的乐观和悲观言论受多种因素影响,投资者要保持清醒,独立思考,才能在股市中稳健前行,收获财富。

0 阅读:0

淼淼生看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