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一个好的设计改造案例,除了要具备“四两拨千斤”和“化腐朽为神奇”等优点,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人文关怀,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像本期要分享的案例就是如此,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屋主时年93岁,是一名光荣的抗战老兵,只不过随着身边亲朋好友和战友的不断离去,所以老人目前的愿望只有一个,那就是将自己家的这栋年久失修,但却承载了往昔岁月的土墙瓦房给好好改造一番,不要给弄垮了。
于是在爱心人士的委托下,就有了下面的改造案例。而改造的条件也比较苛刻,节目组要求设计师在限时15天的情况下完成。不过好在设计师被老兵的真挚情感所打动,最终不负众望,设计出了一个有庭有院的效果出来,看完你会发现完全不像农家自建房,反而有种乡下度假别墅般的感觉,实在是太惊艳了,难怪就连委托人说,简直超出预期!不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这个是房子改造前的模样,不仅老旧黝黑,而且在岁月的侵蚀下,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漏风漏水的现象;另外可以发现,通往家里的主干道,还是一条稀烂的泥巴路,如此“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特别影响出行时的体验和安全。


最后可以看到房子的内部结构都是这种夯土墙,而且很多设施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即将被淘汰,比如没有上下水装置,导致到现在依然沿用老式的旱厕茅房,如此既不方便,也不安全;厨房也是同理,还是那种烧柴火的灶台,可以说这些都给改造带来了一定难度。

不过方法总比困难多,可以看到在设计师“化腐朽为神奇”的专业能力下,原本老旧的土墙瓦房,摇身一变,成了这种有庭有院的效果出来。同时两侧高大的树木,在夏天用来纳凉真的再合适不过了,加上青石板路和绿植草坪,住在这,当真是充满了诗情画意。
那么设计师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下面我们挨个来一探究竟。



一是设计师通过“偷梁换柱”的手法来实现空间的转换,比如在位于北面墙体的后方,利用吊机和轨道,将这种模块化的“方盒子”嵌入到屋内就是如此。
而之所以这么做,主要基于两点,一是为了尊重老兵的情感诉求,即除了北面的这一面墙体,其它建筑结构均保持不动;

二是节目组要求,在限时15天的情况下完成,而这种模块化的装置,生产和施工效率都比较高,刚好可以在短短的5天内完成,包括结构、水电、墙面和安装等等。

室内的话,以这种人字形的坡顶结构为主,辅以四白落地的乳胶漆背景墙和简洁大方的木质家具等等,如此没有花里胡哨的效果,显得朴素典雅很耐看。
另外,可以发现这里摆放了两张床,其中一张还带有滑轮方便灵活移动(便于他人照料)。

需要补充的是,卧室就是之前利用模块化的“方盒子”嵌入屋内而改造过来的。

而为了尽可能地满足老兵的生活需求,同步进行的,还有其它几个“模块化盒子”的安装与施工,它们涵盖了日常的起居室(客卧)、厨卫、阅览室和休闲亭等六大空间,具体结构如上图所示。

利用钢结构和木结构搭建出来的廊架

休闲长廊

休闲亭

长廊和休闲亭可以方便邻里之间过来探望休息
以休闲亭为例,考虑到老人放松休闲的需求,就利用钢结构和木结构搭建出了一个开放式的廊架,也便于过来探望的邻里能够在这一同休息、喝茶,以及闲话家常。



同样具有人文关怀设计元素的还有阅览室,它可以方便附近的小朋友过来看书学习,且位置与休闲长廊紧挨在一起,如此老兵的家里就能充斥着孩童的欢声笑语、追逐打闹和邻里之间的闲聊唠嗑,就不会显得过于冷清。

现在对比一下改造之后的整体效果,是不是有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比如院内的路面都用青砖铺就整齐,这样就不会因为下雨而导致地面满是泥泞了;同时为了避免出现积水问题,设计师还在草坪和青石板路之间,修建了排水沟,总之细节考虑非常周到。

看到这,很多人好奇,这种钢结构的建筑盒子,会不会出现冬冷夏热的问题?应该说,确实有,为了解决这点,设计师不仅打造了完备的防水保温体系,还嵌入了半米厚的夯土墙,这样一来就具有双重的保温隔热效果了。同时,夯土墙还可以展现房屋的原生态质朴之美,很符合老兵的情感诉求。


其它是厨房和卫生间的改造,可以发现在舍弃了农村传统的旱厕茅房和老式灶房后,使用上方便了不少,而且这装修看着也赏心悦目。

最后放一张房屋改造后的图纸给大家梳理一下,因为设计师在此过程中运用到的一些操作手法和细节一目了然,所以感兴趣的不妨自行参考一下,至此本文就分享到了这里,感谢大家阅读。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