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忽悠、贬对手,车企营销三件套正在犯众怒

王师傅驾考技能 2025-03-28 16:18:24

汽车营销乱象:车企“三件套”还能玩多久?

你说这汽车行业啊,现在发展得那叫一个快,都成咱们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了,对经济增长、就业、创新啥的都有大贡献。可这好好的行业,咋就有些人偏要走歪路,搞那些“吹牛式宣传”“忽悠式承诺”“贬低式竞争”的事儿呢?这可真让人头疼,我是觉得吧,这种营销手段短期可能看着有效,可长远看那就是在砸自己招牌啊。

咱先说说这“吹牛式宣传”。现在的车企发布会啊,那真是五花八门。有些老老实实讲技术、讲产品亮点的发布会那是干货满满。但有些新势力品牌的发布会啊,就有点变了味儿,成了“喊口号大会”。你听听那些词儿,“全球首搭固态电池”“舒适体验超越百万豪车”“500万以内最好的家用SUV”“1000万以内最好的SUV”,这也太能吹了吧!消费者听了,一开始可能觉得新鲜,听多了就反感了。

像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都看不下去了,说:“这个行业怎么这么糟糕,几十万的车非要说上千万。我希望我们的合作伙伴不要误导消费者,领先就领先,但是要适当一点,做广告都没有底线了,这个行业太糟糕了。”还有车展上,有的车企领导吹自家SUV“在舒适性上将完全超越丰田埃尔法、雷克萨斯LM等百万豪车”,小鹏汽车CEO何小鹏都忍不住吐槽,感觉像是要扔鞋子。这些大佬心里门儿清啊,他们为啥这么干?还不是为了制造话题,引人关注嘛,这可比花钱买热搜划算多了。可他们有没有想过,吹过的牛要是实现不了,消费者最后不还是得骂他们?

再说说这“忽悠式营销”,那后果可严重了。就拿特斯拉来说吧,之前推送的城市道路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对于国内用户来说,那就是一场“忽悠”。国外用户觉得好,国内用户也满心期待,结果呢,是个beta版。这下汽车博主们可遭了殃,很多都“中招”了,闯红灯、随意变道、违章啥的都有。那些真金白银花6.4万元选配了FSD的中国用户,那才叫冤啊!

而且这智能驾驶的事儿可大可小。特斯拉在美国还面临调查呢,就因为在雾天啥的条件下,这系统安不安全还不确定。国内虽然暂时没听说智驾致死案例,但交通事故可是不少,都是车主太信这智驾功能了。从法律上来说,车企要是因为技术问题出事故得担责,那作为车主呢,也不能完全依赖智驾,得自己掌控好。可等出事儿了,车企才会一本正经地说“智驾只是辅助,事故第一责任人是驾驶员”,之前那些忽悠的话可都抛到九霄云外了。

还有这“贬低式竞争”,也让消费者挺反感的。为了凸显自己的产品力,有些车企在新车发布会上就全面对标竞争对手,甚至延伸到销售话术和海报物料上。像特斯拉,那就是被对标最多的。光是2024年就有3款以上新车在发布会上直接对比特斯拉车型参数。传统豪华车BBA也没逃过,有一款国产高端车型发布会还拉奔驰迈巴赫出来对比。这奔驰的高管都忍不住吐槽行业里“互黑”的事儿了。

在法律上啊,这种“黑公关”“拉踩宣传”可不是小事儿,违反了相关法律,得担责任。这汽车产业正处在百年变革的时候,这些营销乱象啊,说到底就是技术焦虑闹的。车企要是只想靠这些“三件套”,那可不行啊。就拿吃饭来说吧,你不能光想着用调料把菜弄得看着好看,不好好练做菜的本事,最后肯定没人愿意吃你这个饭。

咱消费者也不是傻子啊,刚开始可能被这些花里胡哨的宣传忽悠一下,时间长了,大家也都精着呢。那些靠营销手段走红的车企,要是没有真本事,迟早得被消费者抛弃。就好比那纸糊的灯笼,看着好看,点着火一下就完了。

车企们啊,应该回归产品本质和用户价值。你把产品做好了,满足用户需求,那用户自然就认可你了。就像盖房子,地基打好了,房子自然就结实。别光想着用那些营销手段去吸引眼球,而没有真材实料。

现在汽车行业竞争这么激烈,大家都想分一杯羹。但是想长远发展,就得脚踏实地。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就去吹牛、忽悠消费者、拉踩同行。不然啊,到时候消费者不买账了,那这行业可就乱套了。

咱就盼着车企们都能明白这个道理,把这“三件套”扔得远远的。好好搞技术创新,多听听用户的意见,大家一起把这个行业发展好。这样呢,咱们消费者也能买到真正好用的汽车,整个行业也能健康、长久地发展下去,这不是挺好的事儿嘛。反正啊,这行业要想好,得靠真心实意,不能靠那些虚头巴脑的营销手段。

0 阅读:0

王师傅驾考技能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