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艺术家们一颦一笑皆经过无数次的打磨,他们表演的张力在无时无刻的打动舞台下的观众。"京剧头牌老生"于魁智从小便于京剧结下不解之缘,他的生活全部围绕着京剧展开,直至生命的终结。
于魁智的表演真正的为观众们诠释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看过他表演的路人都会感叹演出之精彩,表演之地道!
于魁智与京剧的缘分还要从他的母亲讲起。于魁智的母亲是一位音乐教师,在于魁智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便开始教他辨别音符。或许是基因上的遗传,于魁智从小对音律的敏感度便远超常人,这点连他的母亲都感到十分的惊奇。
于魁智10岁的时候被母亲送去学唱戏,一年后于魁智因其扎实的基本功被沈阳京剧院学员班选中,开始了京剧的学习。在此期间,于魁智受到了杨元咏、黄云鹏等大师的指导。
于魁智不仅在学习京剧上十分的有天赋,私底下他还是个非常努力的人。每天鸡鸣时分,于魁智便会十分自律的从被窝中爬起来,开嗓、练习基本功,这时候和他同期的孩子还在和周公会面。
于魁智从"京剧神童"到"头牌老生",绝非天赋二字可以达成的,他的成功是一点点汗水的累计。面对他人的夸赞,于魁智总是会谦虚的回应道:"我这才刚刚开始,离老师们的水准还远着呢!"
"皇天不负有心人",于魁智的努力终于收获了回报。1978年,于魁智凭借其出色的表演获得中国戏曲学院"老生"的名额,要知道当时"老生"的名额只有两个人,于魁智获得这个名额得打败成千上万的同龄人。
所以说世界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努力就能得到的,想要取得成功,必须要牺牲掉一点东西,或许是玩耍的时间,或许是投资的金钱,没有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世界上也没有谁能不努力便能有收获,连爱迪生这样聪明的人也是在不断的失败、不断的努力后才创造出电灯,更何况是普通人呢?
面对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于魁智十分的珍惜,在学校中他的课程以学习杨派剧目为主,但是在课余时间,于魁智还兼学了许多文武老生传统戏。于魁智的努力使得许多学校的老师为之侧目,他们纷纷为这个"天才型的努力少年"而骄傲。
在众多老师的商议下,学院决定向于魁智开设"资源倾向性的课程",即只要于魁智愿意学,学院便会给他安排老师。这一举措使得于魁智快速的成长起来。
于魁智虽然年少成名,但他的黄金时期还是和李胜素成为搭档的时候。
李胜素在籍籍无名的时候与当时名声大噪的于魁智相识,世人都认为二人成为组合是李胜素沾了于魁智的光,殊不知在此过程中李胜素也成就了于魁智。
当年,研究生班的老师要求每位同学挑选一名同班同学成为搭档,当时所有人都渴望成为于魁智的搭档,于魁智从众多邀请者中一眼相中了李胜素。
于魁智说道:"李胜素的嗓音、身高、外形等都与我十分的合适,更何况李胜素追求和我一样的舞台风格,我们一定能给观众带来十分震撼的演出。"
演出的效果果然如于魁智所料,演出结束后,舞台下响起了绵延不绝的掌声,李胜素也因此名声大噪。
李胜素和于魁智两人借势趁热打铁,一同演出了《大唐贵妃》、《梅兰芳》、《赤壁》等多部剧目,毫无疑问的是这些表演好评如潮。
尤其是《梅兰芳》,观众称在于魁智和李胜素的身上能看见当年李少春和杜近芳的影子,李胜素更是被称为"梅派青衣第一人"。
于魁智和李胜素的组合因巨大的收获继续延续了下去,两人也成为了京剧圈的"金童玉女",于魁智和李胜素因为艺术追求一致也成为了密友。然而这样的亲密关系却使得于魁智在之后深陷"离婚风波"。
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于魁智十分清楚这些,对于他而言李胜素是工作上的好伙伴还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但绝不是恋人,更何况于魁智也早已遇到的自己的"女神"。
在1990年,于魁智远赴香港演出,遇到京剧迷梁以薇。舞台下的梁以薇很快被于魁智的扮相和嗓音所吸引,对于魁智展开了猛烈的追求。
于魁智面对梁以薇如此"猛烈的攻势",很快便招架不住,缴械投降,二人在爱情的作用下结成了夫妻,梁以薇还为于魁智诞下一个儿子,从商业女强人化身为"家庭主妇"。
然而一家三口幸福的生活很快被无良狗仔所打破,许多造谣:李胜素成为第三人后上位,于魁智与原配妻子离婚。
原本于魁智还打算忍一忍,可谁知恶评铺天盖地的向他和他的家人袭来,于魁智忍无可忍的站了出来,他声明道:"我没有离婚,妻子还是原配!"
如今越来越多的公众人物不选择像于魁智那样公布恋情,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大大方方的谈恋爱不好?
其一,当今世界的社交网络越来越发达,公众人物的一点举动说不定就会引起轩然大波。为了保护家人,一般来说明星们会选择隐瞒恋情,尤其是另一半是素人的情况下。
其二,"粉圈文化"的畸形化使得公众人物毫无隐私可言,明星们除了工作外,他们也是普通人,也需要正常人的生活。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一生爱一人的爱情为人羡慕,有时候真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消散在欲望的长河中,但即使这样,我们依旧应该去相信爱情的存在。爱情是诗,带领人们感受生活的美妙;爱情是太阳,照亮黯淡无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