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汝州有个货商名叫古修远,主要从事布匹生意,经常往来于开封、汝州、洛阳等地。他为人仗义,做事诚信,生意做得很不错,家境也属殷实。
古修远原配妻子姓胡,贤惠善良,夫妻二人感情不错,可惜胡氏福薄,生下儿子不久,得了大病,在床上躺了一年多,撒手人寰,那一年,古修远二十二岁。
胡氏亡故一年后,父亲张罗着给儿子续弦,古修远对亡妻感情颇深,短时间内不愿再娶,此事也就搁置下来。
转眼过去六年,古修远依旧没有再娶之意,父母也死了心,不再催促,娶与不娶,自有儿子自己做主。
当年春上,古修远去开封进货,打点货物由货栈运回汝州,他在城内逗留两日,单人匹马返程。行至长葛地界,不慎从马上落下,摔伤了腿,别说上马了,就算是走路也有些费劲。
恰好此时,有对老年夫妇赶着驴车打此经过,将古修远救回家里养伤。
邱家人关照很周到,令古修远非常感激,闲谈之时,也大概了解了这家人的情况。
老汉名叫邱晨、老伴儿姓王,其实他们夫妇才四十过半的年纪,只是由于早年间丢失一子,思念至极才如此苍老,看上去像年过六旬的老人。
夫妇俩有个女儿名叫秀蓉,二十出头儿年纪,姿色不凡,但观其发髻,应该还未出嫁,出于礼貌,古修远也未多问。
七日后,腿伤基本痊愈,古修远再三感激后,起身辞别,临行前拿出三十两表示感谢,邱晨执意不收。
古修远是个知恩必报的人,感觉心里过意不去,自那以后,只要去开封办货,都会去邱家探望,逢年过节,也会备下礼物,登门感谢,时间久了,嫣然如亲戚般走动。
两年后的这天,古修远又来到邱家,邱晨夫妇这次提出一个建议,希望将女儿秀蓉嫁给他为妻。邱晨说道:“为了照顾我们,秀雯一直不肯出嫁,想要招个上门女婿吧,又不容易,她都二十四了,这样下去怎么行,我们只希望女儿有个安稳日子。”
这两年的接触,古修远对秀蓉也颇有好感,知道她是个好女子,亡妻胡氏已经故去八年,也该找个伴儿了,于是便没有推辞,说自己要先回汝州,禀报父母,有他们做主。
次日一早,古修远就回了汝州,父母见儿子终于开了窍,高兴都来不及,哪里还会阻拦?二人高高兴兴准备了许多聘礼,让儿子前去下聘。
一切顺利,一个月后,古修远将秀蓉接回汝州,拜堂成亲,为了能让秀蓉放心,古修远给岳父母修缮房屋,还强留了一笔钱,让他们二老生活无忧。
秀蓉贤惠,她体贴丈夫,孝顺公婆,疼爱继子,对还未出阁的小姑子秋莲也很关爱,进门没多久就得到公婆肯定,一家人其乐融融,好不幸福。
古修远的父母都年过六旬,身体还算不错,两位老人闲不住,在院子里种了些青菜,几棵扁豆长势喜人,整个东墙都爬满了。
转眼过去两个月,这一天,古修远刚从南召回来,母亲就将她叫进自己屋中,小声道:“修远,你这个媳妇有些问题。”
“怎么了娘,是秀蓉惹你生气了?”古修远问道。
“不是,秀蓉对我很好,可是我最近发现,她经常借故摘扁豆,偷偷往隔壁老陈家瞅,就说昨天吧,我又见她张望,就过去相问,她见到我赶紧抽身下来,脸色羞红,很不自然,我走过去往老陈家一瞅,原来是春生在赤着上身冲凉,虽说春生才十六岁,但毕竟是个男子,秀蓉这样做,是不是太过分了。”母亲说完,长叹了一口气。
新婚妻子偷看别的男子洗澡,换做谁也受不了,古修远不顾母亲阻拦,转身回屋质问秀蓉。
秀蓉似乎料到丈夫会质问,她沉默片刻,说道:“相公,你还记得吗?我父母曾经说过,我有个亲弟弟十多年前失了踪。”
“记得啊!你说这个做什么?”古修远道。
“十三年前,我们那儿去了个戏班子,我带着三岁的弟弟秀成去看大戏,谁知道戏没看完,弟弟就不见了,十几年毫无音讯,父母因此熬白了头,想坏了身体,为此事我后悔不已,这些年来不肯出嫁,一来是照顾父母,二来是为自己恕罪。”说到这里,秀蓉不禁落下眼泪。
她稳了稳情绪,继续说道:“前些日子,隔壁春生过来帮爹爹种菜,我发现他和失散的弟弟很像,特别是那双眼睛,而且见到春生后,我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我弟弟后腰处,有块红色胎记,酷似小狗,所以我就借着摘扁豆,偷偷看看,没有其他想法,就是这样。”
“哦!原来是这样啊!看来是我错怪你了。”古修远话音刚落,父母和弟弟弟媳来到门前,他们是担心古修远发怒,赶紧过来相劝。
来得正好,古修远将几人请进屋里,复述了刚才妻子所言。
弟弟古修义接口道:“哎呀!春生那小子后腰处确实有块红记,两年前在河里洗澡,我看见过,至于是什么形状,我倒是没仔细看,爹,春生是宝才二叔的亲生儿子吗?”
古修远的父亲说道:“这个我还真不清楚,赵宝才两口子成婚五六年都没孩子,后来去宝丰投奔表亲做小买卖,他们回来的时候,春生都五六岁了,谁知道是不是他们亲生的,不过春生和宝才两口子,长得确实有些不像。”
秀蓉听到此处,眼睛一亮,她转回屋中,在柜子里取出一片铜锁,拿给众人道:“爹、娘、二叔,你们有没有留意,那春生身上是否带着这样的铜锁?”
几人仔细看了看,都摇头不知,这时,小姑子秋莲进门说道:“嫂子给我看一看。秀蓉将铜锁递过去,秋莲端详片刻,说道:“春生好像有一块,与这个相似,我记得三四年前,大家在一起玩耍,春生拿给我们看过,后来被他娘夺过去,他娘还打了春生一顿呢。”
“那就是了,那就是了,我爹当年打了两块,我和弟弟一人一块,我这上面刻着“蓉”字,他那上面刻着“成”字”,看来这个春生,保不齐就是我失散的弟弟秀成。”秀蓉此刻又惊又喜。
“那可真是太巧合了,我这就过去问问。”古修远的父亲撂下这句话,拿着那块儿铜锁,转身而去。
片刻功夫,古父一脸气愤地回来了,进屋怒道:“宝才不在家,他媳妇真是不通情理,我才说了两句话,就被赶了出来,气死我了。”
"这也难怪,若春生真是秀蓉失散的弟弟,那老赵媳妇养了十几年的儿子就意味着要飞走,换做是你,愿意吗?你别忘了,宝才两口子可就春生一个孩子啊!”古修远的母亲说道。
“若真的是弟弟秀成,我只要带他回去一趟,让父母放下牵挂之心,然后就回来,所谓生恩不如养恩大,赵叔赵婶养育他十几年很辛苦,应该享受孝道的,我想父母也会同意。”秀蓉一边说,一边流下眼泪。
古修远说道:“此事换做是谁都不好接受,我看这样吧,还是先让大家冷静冷静,等宝才叔回来了,再做计较。”家人觉得有理,同意这个观点。
当晚初更时分,古家大门响起,开门一看,竟是赵宝才夫妇和春生,将他们请进屋后,赵宝才让春生去掉外衣,露出腰上那块儿狗形洪记,然后从怀中掏出一块铜锁。
秀蓉压抑着激动的心情,拿过来查看,果然和自己那块儿一模一样,上面刻着个“成”字,秀蓉此时已经控制不住,哇的一声哭了出来,随后跪在门外,冲着长葛方向喊道:“爹、娘,女儿终于找到弟弟了。”说完后,已经泣不成声。
赵宝才也被感动,他试了试眼角泪水,说出了春生的身世。
当年夫妇二人成婚五六年都没孩子,为此事忧心不已,后来二人去了宝丰生活,几年后的一天,赵宝才在城外发现一个浑身是伤的男子倒在树边,一旁坐着个三四岁的男童,哇哇大哭,他上前探视,发现那男子已经没了气息。
赵宝才善良,就抱着孩子去衙门报了案,经衙门核实,那个死去的男子,是个采生折割的贩子,在邻县被差役追捕击伤,逃到此地送了性命。
衙门将男子尸体胡乱埋在野外,至于孩子是哪里的,他们懒得过问,赵宝才见孩子可人,自己有无子女,就抱回家收养了。
秀成当年才三岁,除了晓得自己的名字,其他一概不知,赵宝才媳妇将秀成脖子上的铜锁取下,藏在衣柜中,然后给他改名春生。
古修远父亲拿着铜锁过去相问,赵宝才媳妇哪里肯承认啊,自小养大的孩子,谁愿意拱手送人?若是春生知道实情,回到亲生父母身边,那自己怎么办?
傍晚赵宝才回家,得知情况后规劝妻子:“你只知道不舍春生,可曾想过他的亲生父母,这十几年是怎样的牵肠挂肚?将心比心,你觉得这样做合适吗?”
赵宝才媳妇并非无良之人,下午只是护子心切,才出言赶走了古修远的父亲,丈夫刚才的话,让她冷静下来,思虑一番后,决定说出春生的身世。
真相明了,春生果然是自己的亲弟弟秀成,秀蓉喜极而泣,拉着弟弟大哭起来,春生也流下眼泪。
次日一早,古修远就带着秀蓉姐弟去了长葛。失踪十几年的儿子突然归来,这样邱晨夫妇大喜过望,夫妻俩摆下宴席,请街坊邻居一同庆贺,
半个月后,邱晨夫妇催促三人回去,他对儿子说:“有生之年还能见你一面,这便是天大的缘分,老天对我夫妻已经不薄,不敢奢望其他,再说了,养父母抚养你长大,恩情已经远大于我们,你应该回到他们身边,好生孝顺,这边不必牵挂。”
邱晨夫妇深明大义,古修远很是敬佩,回到汝州后,赵宝才夫妇也很敬佩邱晨的为人,不久后亲自前去探望。
古修远与妻子秀蓉商量后,准备将岳父母接来汝州定居,那样就陪在儿女身边了,但这个建议遭到邱晨拒绝。
两年后,在古赵两家物色下,赵春生(也就是邱秀成)娶良家女子张氏为妻,成家立室。赵宝才夫妇也是大义之人,他们叮嘱儿子,隔上一段时间,就要去一趟长葛,看望亲生父母。
自从见到儿子,邱晨夫妇心情舒畅,两口子无忧无虑,越活越年轻。好心情——比任何灵丹妙药都要管用,不就是这个道理吗?(故事完)
【写在最后】
生恩不如养恩大,赵宝才夫妇、邱晨夫妇,以及秀蓉都说过此话,可以看出,这些人都善良大义,懂得恩义二字,之所以有这样的胸襟,才会得到完美的人生。
就如邱晨夫妇,仗义救助古修远,这就是找到亲生儿子的起点,说到底,是一片善心,让他们在有生之年得偿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