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1958年粟裕大将遭受错批评,被扣上了“帽子”,并被调离总参谋长的职务,此后粟裕长期在为摘掉“帽子 ”而奔走,即便是在自己“落难”之际,粟裕也坚持顶住压力,对众多老战友施以援手。
1967年夏,时任南京军事学院院长的张震到北京开会,当时运动已经开始,局势很不好,张震回到南京之后就受到了很大的冲击。1968年5月的一天清晨,张震突然遭人袭击,被当场打晕了。
此后张震遭受了很大的折磨,张震的次子到北京寻求粟裕帮助。粟裕是张震的老上司,早在新四军的时候两人就有了交集,从抗战到解放战争,张震在粟裕麾下工作多年,参加过孟良崮战役和胶东战役等。
粟裕从张震次子口中得知情况后,当即把张震的问题向上反映,并联系了许世友,请求许世友出面保护张震,避免张震遭受更大的伤害。粟裕不仅保护了张震,还为他恢复工作做了不少努力,1970年12月,张震出任武汉军区副司令。
在老部下张震之后,老部下张爱萍也得到了粟裕的帮助。那是在1975年的时候,张爱萍在国防科委主任的任上,由于他历来刚正不阿,加上为人耿直,在工作中难免会得罪人,由此也遭受了批评。
实际上张爱萍在军中的地位并不低,他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衔,担任过副总参谋长,是粟裕的得力助手,后来被调往国防科委任职,负责军事装备的研制工作,为我国尖端武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时国防科委一些同志受到运动的影响,为了不耽误科研进展,担任主任的张爱萍就替同志们说话了,没想到他反倒被人抓住“把柄”,再次被关押了起来。张爱萍的妻子李又兰得知后担心不已,四处奔走寻求帮助。
然而不少人担心受牵连,拒绝见李又兰,一时间李又兰奔走无门。就在陷入绝望之际,李又兰想到了粟裕,当时粟裕已经患病住院,思考再三之后 李又兰还是决定上门去寻求粟裕的帮助。
粟裕不顾自己的病痛,与李又兰见面了,在了解过详细情况之后,粟裕开始为李又兰出谋划策,对她说:“你不要急,你一会就去找‘老鬼’。”原来粟裕口中的“老鬼”是老部下宋时轮,时任军事科学院院长。
在李又兰去找宋时轮之前,粟裕亲自给宋时轮打了一通电话,叮嘱一番。李又兰受到了宋时轮的热情接待,了解情况过后,宋时轮安排信得过的秘书代笔,为张爱萍写了一份深刻的检讨。
检讨写好之后,宋时轮拿着检讨去让张爱萍签字,以表示张爱萍本人同意检讨书的内容。对于别人代写的检讨书,张爱萍很是抗拒,况且他本来没有犯错,因此张爱萍不愿意签字。
后来在宋时轮的劝说下,还说李又兰在外面为他担心,张爱萍这才在“检讨书”上签字了。在几位老战友的帮助下,张爱萍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后来他还担任过国防部长等职。
(参考资料:《张爱萍传》 、《张爱萍将军的多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