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瑶,我国知名话剧演员,中国最早扮演毛主席的特型演员。在我国浩瀚的历史上,能被称为伟人的人却并不多,可说是屈指可数。而这其中最无争议的就是共和国的开国领袖,毛主席。
对于毛主席的伟业已不必再过多赘述,因为他老人家自建国到现在就一直受到人们最纯粹最热忱且最发自内心的崇敬。这期间,人们研究并关注毛主席的诗词,思想,事迹。但由于几十年前,中国的扫盲工作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成功。
因此能让大部分人都可以直接看懂的影视剧,便成了文艺宣传工作最重要的阵地。于是,第一批特型演员诞生了。所谓的特型演员,就是为了追求形体相近而挑选的特殊演员。对于伟人的形象塑造是严肃的,因此必须启用特型演员。

提起毛主席的特型演员,人们最先想起的就是古月。作为第一代特型演员,古月为荧幕留下了许多的经典角色。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其在电影《大决战》中的表演。然而在业内者看来,最接近伟人形象的特型演员并非是古月,而是最早扮演毛主席的张克瑶。
1977年,张克瑶第一次在舞台剧《西安事变》中扮演毛主席。对于这次表演,张克瑶深知这是一项困难的挑战。那一年,距离毛主席他老人家仙逝并不久,因此张克瑶深知这次演出可是肩负着历史责任。一旦演砸,那等待自己的一定是全国各界的舆论攻击。
然而对于这份挑战,张克瑶并未推脱,因为自己本就是这项工作最好的承担者:除了长相和自己的演员能力外,张克瑶最成功的助力就是那口亲切的湖南话。虽然是天津人,但张克瑶就是能讲好主席的湖南话,连后来的古月也经常感慨地说:“张克瑶老师的湖南话,很地道,很像主席啊!”
于是,为了扮演好毛主席,张克瑶开始了自己的努力。

现如今,为了捧红某某明星,都总要在影视剧的宣发阶段例数演员对于角色塑造的付出和不易。标准的套路就是增肥减重,闭门不出,精神衰弱。翻来覆去,也是这几样罢了。只不过流量明显大多是卖惨博粉丝同情,但张克瑶就不同了,他是真的为了艺术作出了极大的牺牲。
在西安事变爆发时,毛主席的年龄在43岁,还是个高大健壮,富有活力的中年人。因此为了赶上演出,张克瑶在短时间内逼自己减重44斤。在七十年代的中国,没有营养师和健身教练,因此张克瑶只能通过节食运动熬夜这种极端的方式来逼自己减肥。
而也是张克瑶这种减肥方式,完美复刻出了毛主席在面对1936年全国抗日局势大变时,那日夜工作,殚精竭虑的状态。
只是在形似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要做到神似。为了能揣摩出毛主席的说话方式和日常形态,张克瑶日夜翻看相关著作和影视记录资料。只是这一看,新的困难就出现了。那就是张克瑶不知道该怎么表现毛主席的愤怒。

在毛主席流传下来的记录资料中,毛主席都是一幅雄才大略,和蔼可亲的形象。因此,张克瑶不知道该怎么演出毛主席的愤怒。要知道在表演课程中,愤怒是最难表现的情感,作为憎恨与悲伤的结合体,一旦演出失误,就会将角色塑造的歇斯底里,毫无深度。
到时候,他张克瑶就是犯下了大错误。为了将自己的工作做到完美,张克瑶开始拜访那些曾经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人。比如毛主席的医生,秘书,警卫。在得知张克瑶的来意后,相关工作人都积极配合张克瑶的工作。
在这些访问工作结束后,张克瑶逐渐揣摩出了那种独属于领袖的格局和气度。即便是处于愤怒状态下,毛主席也会依旧保持冷静和客观。
不久后,演出如约而至。这次演出中,张克瑶的表现堪称完美。在他演出时,观众多次自发站立鼓掌,并热泪盈眶,甚至搭戏演员都会忍不住垂泪。仿佛在张克瑶的努力下,他老人家又回来一样。

于是乎,张克瑶完满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他完成了对伟人这一高难形象的把握。而也是张克瑶的努力,为后来出演领袖的特型演员立下了行业标杆。值得一提的是,在七十年代,演员并不属于商人,因此再怎样出色的演技,拿的也都是死工资。
因此张克瑶之前的努力,皆是出自于对毛主席的敬仰和对艺术的负责。这之后,张克瑶又出演了很多文艺作品,并在这些作品中扮演毛主席,其中包括《开山人》、《风雨下钟山》、《白求恩一个英雄的成长》、《巍巍昆仑》、《周恩来》、《红樱桃》。
只是在1988年,长影厂在拍摄《开国大典》时,张克瑶因为脑血栓发作而无法再继续工作。一时间,张克瑶的缺席难倒了拍摄现场的众人。好在在张克瑶的推荐下,电影主创们找到了演员古月。后来证明,张克瑶的眼光是正确的,古月确实有能力来为张克瑶接班。

只是古月在湖南话的发音上,依旧略带瑕疵。在影片后期制作中,主创人员就找来张克瑶配音。张克瑶因饰演毛主席,达到了自己艺术生涯的巅峰,成为了能在中国文艺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艺术家。
对此,张克瑶本人也一直都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饰演领袖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领袖的过程。如果饰演者的灵魂有问题,达不到领袖的道德情操。那么演领袖,群众就不会相信。当然,我现在做得还不够,以后也做不够,只要还活着我就要不断学习,永远做一个高尚的纯粹的人。”
而立志要一直学习毛主席的张克瑶,也最终在2017年7月18日,在西安因病离世,享年84岁。张克瑶临终前还特地叮嘱家人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演员,去世后不设灵堂,不举行追悼会,一切从简。
参考资料:《特型演员的悲喜人生》于靖园
《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张克瑶逝世》当代戏剧
《塑造一个真实的毛泽东——访特型演员张克瑶》周启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