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25日,据澳大利亚ABC电视台报道,055舰艇编队继续从塔斯马尼亚岛以东海域向东南方向快速挺进,目前已经离开塔斯曼海南部海域,进入太平洋南部边缘海域。

值得一提的是,在塔斯曼海上空,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和新西兰皇家空军各自派遣多架次P-8A反潜巡逻机,不断在055编队航行轨迹附近进行密集海上巡逻飞行,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澳大利亚媒体甚至表示,在最近72小时内,隶属于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的多架P-8A反潜巡逻机一直在塔斯曼海中部和南部“敏感海区”(该海区是澳新海上航线密集区),执行所谓“高强度应急反潜任务”。
澳大利亚国防军高级官员对外表示,055舰艇编队在澳大利亚海岸附近部署期间,一艘核动力潜艇可能正在水下进行伴航,为055舰艇编队提供海上掩护。
从目前披露的信息和行动轨迹来看,055编队这次环澳大利亚航行至少传递出三重信号,而澳新两国如临大敌的反应反而暴露了自身战略困境。
先说最关键的水下核潜艇疑云,这事的核心在于澳方既拿不出证据证明中国核潜艇存在,又不敢直接否认,只能靠P-8A反潜机搞“地毯式搜索”自我安慰。
其实从军事逻辑看,中国海军完全没必要在公海行动中刻意隐藏核潜艇,如果真需要水下护航,直接让潜艇浮出水面展示存在感,反而能形成更强威慑。

澳军现在这种“宁可信其有”的炒作,更像是在为后续增加军费预算制造借口。
这次事件最值得玩味的是地理定位。塔斯曼海不仅是澳新海上生命线,更是连接南太平洋与南极的关键通道。
055编队进入这片被西方视为“后院”的水域,实际上是在测试“第二岛链”以外的远洋控制能力。从悉尼外海到塔斯马尼亚岛,再到太平洋南部边缘,这条航迹恰好验证了解放军反介入/区域拒止半径的扩展速度,五角大楼去年报告提到的340海里覆盖圈,在这次行动中已被实打实地标记在澳大利亚东南沿海。
当055舰的鹰击-21导弹射程足以覆盖悉尼、墨尔本等核心城市时,澳军方所谓的“安全距离”已名存实亡。
澳新空军连续72小时的高强度反潜巡逻,本质上暴露了西方军事体系的路径依赖。他们用对付苏联核潜艇的老办法来应对中国海军,却忽略了两个致命变化:一是现代核潜艇静音技术早已今非昔比,P-8A这种基于冷战思维设计的反潜平台,面对新一代潜艇就像用算盘破解量子计算机;
二是中国水面舰艇本身具备强大的反潜能力,055舰搭载的拖曳阵列声呐和直-20反潜直升机,完全可以在不依赖潜艇的情况下构建立体防御圈。澳军折腾半天连个鱼雷管都没拍到,反而让国际社会看穿了其反潜体系的效率短板。更深层次的较量,在于规则话语权争夺,中方这次特意选择在国际航道密集区演练,就是要用西方熟悉的“航行自由”逻辑反将一军。
当055编队严格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澳专属经济区航行时,堪培拉既不能像在南海那样指责中方“破坏规则”,又难以承受本国舆论对“国防无能”的质疑,这种精神分裂式的应对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更讽刺的是,2月11日澳军P-8A刚在西沙玩过火,两周后自家门口就迎来“对等反制”,这种“现世报”的速度让所谓“地理隔离护盾论”彻底破产。
从战略层面看这次行动,标志着南太平洋力量格局的根本性转变。当中国海军能把万吨大驱常态化部署到悉尼150海里外,相当于在澳方“安全舒适区”插进了钢钉。
洛伊研究所的报告说“南太平衡不可逆倾斜”绝非危言耸听,澳海军全部主力舰加起来还不够055编队一轮齐射,这种代差在实战中就是降维打击。
堪培拉现在最该担心的不是所谓水下威胁,而是中国海军未来会不会把环澳巡航变成季度例行训练,毕竟从搜索结果看,南部战区舰队年均三次南下太平洋的节奏已经成型。
不得不说,我们在这场博弈中展现的策略智慧值得细品。国防部发言人那句“演训海域距澳海岸340海里”,表面看是地理数据陈述,实则暗含多重杀机:既用西方听得懂的数字证明行动合法性,又暗示这个距离刚好在鹰击-21射程覆盖圈;既回应了澳方炒作,又为后续行动留下伸缩空间。
这种“用你的规则打败你”的手法,比单纯秀肌肉更有杀伤力,毕竟当中国开始用昂撒海权思维经营蓝水海军时,旧秩序的既得利益者连抗议都找不到道德高地。

至于核潜艇是否存在的谜题,或许永远不会有官方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就算这次没有水下伴随,中国海军也完全有能力在下次行动中增加这个选项。
澳军方现在越是大张旗鼓搞反潜秀,反而越证明他们对解放军战略威慑力的忌惮,真正的高手过招,从来不会把底牌亮在对手预设的战场上。大家说对吧?对此你们怎么看呢?